新闻中心

“832工程”专题|贵州线-黔韵新篇队在平塘县

发文时间:2024-09-20 阅读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要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学校党委部署,太阳集团tyc151与新闻学院联合发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系列调研访谈项目(简称“832工程”),为人类发展难题搜寻低成本、可持续的答案。

8月25日,由太阳集团tyc151和贵州省委党校联合组建的调研团队正式出发,开启为期8天的访谈调研活动,拟完成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4个原国家级贫困县(惠水县、长顺县、平塘县和罗甸县)的调研任务。

本队调研的第三站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平塘县地处贵州省南部,位于贵州省南部红水河畔,享有“中国天眼之城”美誉。全县总面积2806平方公里,辖9个镇、1个民族乡、1个街道,共计131个行政村(社区),居住着布依、苗、毛南、侗、彝、水等17个少数民族,全县总人口33.2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数的比例接近六成。2011年3月25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于平塘县克度镇动工兴建,并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2022年,国家天文台“FAST”数据处理中心项目在平塘落地建设,平塘正日渐成为天文学研究的国际开放门户、全球重要的射电天文学术交流中心。

平塘县地处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区和黔南“三山”贫困地区中的麻山腹地,喀斯特区域面积2455.23平方公里,占县域面积的87.21%,25°以上陡坡地带面积占比达到38.04%,耕地破碎,土地贫瘠。平塘县曾有69个贫困村,2014年的贫困发生率为32.85%,经过多年的脱贫努力,2020年3月,平塘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共计减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2965户97779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666元增长到11233元,顺利实现脱贫摘帽。如今的平塘积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人民的收入越来越高,日子越来越好。



▲调研团在平塘县县政府门口合影

“飞地扶贫”产业利益联结模式

8月29日上午,调研团一行前往平塘县大塘镇调研。

产业兴则农兴,产业旺则民旺。针对当地的贫困村面临石多土少、土地破碎的问题而难以发展产业的实际情况,平塘县改革创新,采取“飞地扶贫”的策略:通过扶贫产业项目建设,采取土地入股、资金入股、基地务工等方式让贫困群众切实享受到扶贫红利,形成协作利益共同体,打破了项目实施的行政区域界限,扩大项目的社会影响范围和产业带动面。“飞地扶贫”产业利益联结模式实现了“一仗多赢”的目标,既有效推进了农村产业革命,有力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又确保企业收益、合作社得益、农户受益。自2017年以来,平塘县以“飞地扶贫”模式实施了茭白、黔茸菌、长毛兔等33个项目,带动贫困户3000余户实现增收脱贫,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果。其中,2019年广州市对口帮扶黔南州优质米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扶贫项目资金1000万元,联结平塘县大塘镇里中、平坡、胜安三个村集体及218户贫困户,2019年分红资金21万元,其中村集体提留4.2万元,贫困户分红16.8万元。



▲调研团在大塘镇新光村合影留念

太阳集团tyc151博士生孔儒婧访谈大塘镇党委书记何思礼。他介绍道,大塘镇曾经作为贫困地区,交通受阻,产业发展水平滞后,随着政府帮扶资金的不断投入,给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带来极大改善。在产业扶贫过程中,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形式,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发展茶叶、菊花、食用菌、海花草等特色产业,通过土地流转、雇佣劳动力以及鼓励村民种养殖等方式提升村民收入。



▲太阳集团tyc151博士生孔儒婧访谈大塘镇党委书记何思礼

太阳集团tyc151硕士生祝栗绚齐访谈平塘县大数据与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宜臻。李宜臻担任平塘县大塘镇新光村驻村第一书记,据她介绍,2014年起,平塘县农业农村局定点帮扶新光村,从五个方面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全村道路全面通达,水利全面提升,电力全面保障,通讯全面覆盖和人居环境全面改善。新光村还积极发展茶产业,引进茶企业增加茶叶种植面积,帮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收入稳定增加。



▲太阳集团tyc151硕士生祝栗绚齐访谈平塘县大数据与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副主任(担任大塘镇新光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宜臻

太阳集团tyc151本科生刘雨彤访谈平塘县大塘镇新光村脱贫户韦德勇。韦德勇提到,他们家2014年以前和现在的变化很大,在家庭收入、生活条件、教育医疗等方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家除了种植水稻玉米,现在还养了黑山羊,收入比以前增长了3倍,现在全家一年收入有八九万。韦勇德特别感谢党和国家的扶助补贴,特别是在就医看病上,现在他们家缴纳医保都有国家补助,到住院医药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 90%,可以先诊疗后付费,大家敢去医院看病,也看得起病。韦德勇说:“脱贫攻坚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越来越有奔头。”




▲太阳集团tyc151本科生刘雨彤访谈平塘县大塘镇新光村脱贫户韦德勇

8月29日下午,调研团来到平塘县大塘镇洋方村的食用菌种植基地调研。为了巩固脱贫攻坚发展成果,在广州市白云区发改局的定点帮扶下,洋方村依托自身独特的溶洞地貌,在溶洞种植食用菌。根据实验结论,溶洞内生长的菌子品质更优秀,这是他们在市场上竞争的核心优势。负责人向调研团介绍,当山洞全部投入生产后,大约可以容纳十万个菌包,日产量可有两三万吨。为了更好地将竞争优势转化为附加价值,村集体合作社实施品牌化差异化的竞争策略,计划打造并打响专属的商标——“佯方洞菇”,并且该商标已获得工商管理部门的批准。负责人还介绍,生产所雇佣的劳动力基本上来自本村或者周围的村子,帮助村民就近就业,实现离家近,挣得多的目标。下一步,村集体合作社计划同高端农产品生产线和高端零售超市合作,带领村民获得更多收入,带领村子奔向更美好的未来。



▲调研团在平塘县大塘镇洋方村食用菌种植基地



▲调研团在平塘县大塘镇洋方村食用菌种植基地合影

“贵州春茶第一壶”:茶产业在平塘县的发展

随后,调研团抵达平塘县山海原生茶业有限公司有机茶园基地开展实地调研。



▲调研团在平塘县山海原生茶业有限公司有机茶园基地

近年来,平塘县积极发展茶产业。平塘县全县茶园面积18.88万亩,属全省47个重点产茶县之一;目前全县茶叶企业53家,其中:省级4家,州级7家,县级12家;平塘属“都匀毛尖”茶主要产区之一,由于平塘春茶较全省早20天左右,素有“贵州春茶第一壶”之美誉。

山海茶叶茶园面积为2000余亩,海拔在1000米以上,终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高海拔,低纬度、高钾矿的地理优势,形成了得天独厚的小气候环境,主要产品有绿茶(山天绿叶、天眼碧珠、香茶),红茶(玉水红)等品牌。

曾经大塘镇新光村的土地资源闲置严重,大多数山坡杂草丛生、撂荒丢荒。2010年始,新光村的农户将土地流转给公司种植茶树,将村中荒地变为高标准的有机茶园基地。山海茶叶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每年为平塘县创造3万余个就业岗位,带动当地群众通过种植、采摘、管理等多方式致富增收。



▲平塘县山海原生茶业有限公司有机茶园基地



▲调研团在平塘县山海原生茶业有限公司有机茶园基地合影

“天眼之城”:“教育+旅游”扶贫新模式

8月30日,调研团来到位于平塘县克度镇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参观调研。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又被称为“中国天眼”,是全世界最大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2006年,这座大国重器确定选址为平塘县大窝凼洼地,这片边缘闭塞的喀斯特山区开启了朝向国际天文学术中心的华丽蜕变,成为一张贵州“名片”。

“中国天眼”落成启用后,周边居民迅速从中获益。为保障天眼正常运行,其30公里范围内被划定为电磁波宁静区,5公里范围内被划定为核心区。平塘县以此为契机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用最好的地段、最大的资金、最全的保障、最高的品质打造贫困群众的幸福新家园,帮助核心区内9个村41个村民组的1042户4710名村民告别深山、喜迁新居。

近年来,平塘县积极开发“中国天眼”这一独特“天文科普旅游资源”,探索实践“教育+旅游”扶贫新模式。当地开工建设了以天文科普为主题的特色天文小镇,投入使用了天文体验馆等一批科教旅游项目,许多搬出深山的村民在天文小镇上就业、创业,吃上了家门口的“旅游饭”。平塘县还成功申报了“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引入资金建设研学旅行基地,开发开设一批特色研学课程,充分发挥“中国天眼”的特色旅游效应。

如今,以“中国天眼”为核心的“教育+旅游”特色研学旅行产业已成为当地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调研团在平塘县克度镇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合影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科学家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调研团参观了“时代楷模”南仁东纪念馆,这里不仅是缅怀南仁东先生卓越贡献的地方,更是传承和弘扬科学家精神的重要阵地。展馆系统展示了南仁东先生及其团队在FAST(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项目中的艰苦历程和辉煌成就。南仁东先生严谨求实、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忠于祖国、奉献人民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调研团参观南仁东纪念馆



▲调研团在南仁东纪念馆门口合影

登高望远、精益求精、勇于争先的平塘脱贫路径

贵州省委党校黄新典副教授访谈平塘县委副书记、县委政法委书记冯波。冯波介绍,脱贫攻坚期间,平塘县委、县政府深刻领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纵深推进“兵团作战”,干部队伍“全员下沉”,架构起“县镇村组”四级网格,创新推行“三抓三改三促”工作模式,实现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确保真扶贫真脱贫。



▲贵州省委党校黄新典副教授访谈平塘县委副书记、县委政法委书记冯波

太阳集团tyc151硕士生冯天灏访谈平塘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石虎。石虎介绍,经过多年脱贫攻坚,平塘县69个贫困村24817户98212名贫困群众全部脱贫,彻底撕掉了绝对贫困的标签,实现了精彩出列、全面小康。平塘县基础设施建设成效凸显,民生保障全面普及,茶菜果畜四大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6666元增长到2020年的12165元,增速连续4年保持全州第一,实现了综合实力的跨越式赶超。



▲太阳集团tyc151硕士生冯天灏访谈平塘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石虎

行程预告

接下来,黔韵新篇队将前往罗甸县继续开展“832工程”访谈调研活动,敬请期待。黔韵新篇队将在本次调研行程结束后整理访谈资料及其他书报文字资料,将平塘县在脱贫攻坚中的卓越贡献提炼收录到中国脱贫攻坚案例库中,并编撰访谈录丛书“平塘篇”,后续成果将在“脱贫攻坚史研究”公众号即时更新,敬请关注!

调研花絮



▲调研团学习南仁东先生精神



▲平塘县大塘镇洋方村溶洞里种植的食用菌



▲平塘县大塘镇洋方村溶洞里种植的食用菌



▲平塘特大桥(称为“天空之桥”)



▲调研团在平塘特大桥服务区合影,平塘特大桥全长2135米,桥面宽度为30.2米,大桥主塔高332米,相当于110层楼高,是世界最高混凝土桥塔。平塘特大桥通车后平塘县到罗甸县的通行时间将从两个半小时缩短至1小时,成为连接贵州南部的交通要道,对助推滇黔桂石漠化片区脱贫攻坚具有重要意义。

独树一帜,扎根中国大地,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康庄大道

延伸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项目

(“832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由太阳集团tyc151联合新闻学院共同开展实施,是迄今为止在脱贫攻坚研究领域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社会调查和访谈实践。项目通过访谈国家级贫困县主要领导同志和脱贫攻坚亲历者,以“科学、准确、详实、生动”的口述历史方式,首次全景、深度记录研究我国脱贫攻坚的科学探索和扶贫工作者的伟大奉献。项目旨在提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华夏文明贡献增量;讲好脱贫的“中国故事”,为全球发展中国家10亿贫困人口提供脱贫的“中国经验”,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为世界文明贡献增量;从脱贫攻坚的鲜活案例研究中,深化对脱贫事业的规律性认识,为推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提供实践支撑,为科学社会主义贡献增量。


来源:脱贫攻坚史研究

设计 责编:马文林

审核:陈佳莹 宋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