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832工程”专题|贵州线-万阡玉岑队在石阡县

发文时间:2024-09-25 阅读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要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学校党委部署,太阳集团tyc151与新闻学院联合发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系列调研访谈项目(简称“832工程”),为人类发展难题搜寻低成本、可持续的答案。

2024年8月,太阳集团tyc151与新闻学院组建访谈团,赴贵州省开展“832工程”访谈和调研工作,记录贵州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中国案例、中国经验。

8月12日,“832工程”贵州线万阡玉岑队赴贵州省铜仁市、黔东南州,开启为期一周的访谈调研活动,完成铜仁市万山区、石阡县、玉屏县和黔东南州岑巩县的调研任务。

本组调研的第二站是石阡县。石阡县是贵州省铜仁市辖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总面积为2173平方公里,下辖19个乡镇街道和315个行政村常住人口28.36万人。2023年,石阡县实现生产总值13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8%。农业发展方面,石阡县也形成了自己的模式,以茶叶、中药材、蔬菜等为主导产业,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产率。石阡自2014年脱贫攻坚以来,全县共识别出173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7384户108696人、贫困发生率27.07%。2019年4月,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石阡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如今,全县干部群众正齐心协力,全面巩固提升脱贫质量,努力向着幸福美好生活奋斗,为乡村振兴铺平坦途。



▲“石阡贫困分布图”拍摄于石阡县档案馆

矿泉水与八月瓜,共建乡村振兴产业

8月14日上午,访谈团到访石阡县大沙坝乡任家寨村。任家寨村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大沙坝乡西北部,距集镇10公里,距石阡县城20公里,地域面积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16亩。全村辖8个村民组236户1111人,其中建档立卡户74户282人,已实现全部脱贫,该村的集体经济合作社运营有矿泉水产业与八月瓜果园及加工产业。石阡县因境内地热矿泉有“泉都”之称。已知的自然出露热矿泉20处36个出露点总流量65升/秒,日流量2.23万吨,水温27—55℃。访谈团首先来到黔水一方水厂,矿泉水厂依靠当地丰富的矿泉水资源及水厂的采矿许可资质,生产本村品牌的矿泉水。从矿泉水瓶的冲压生产,到水源的过滤处理,再到最终的封装,目前矿泉水厂已实现全自动化生产,合作社雇佣10个村民管理全厂3条生产线,在正常生产效率下1小时能生产6000瓶矿泉水,每年产品销往贵州本地、四川西藏等周边省份共约50万件。除了生产自身“黔水一方”品牌,水厂还承接旅行社、餐饮集团等公司的定制矿泉水服务。



▲访谈团在任家寨村黔水一方水厂参观

随后,访谈团来到了任家寨村的八月瓜果园及加工厂。任家寨村是目前贵州省最大的八月瓜种植基地,目前已种植八月瓜650亩,2020年共采收20万斤,实现产值400万元。八月瓜,药名“三叶木通”,由于八月瓜的藤、籽、近熟果都含有较高的皂苷成分,可以作为中药材“预知子”入药,因此在部分省份已经被定性为药品。然而八月瓜未成熟前,其药性较低,人们更多将其作为水果食用,也可以将其加工成果酱。作为比较小众的新农产品,八月瓜产业目前还缺少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鲜果可以作为水果售卖,而加工品售卖则需要食品生产许可证。任家寨村在鲜果售卖、采摘体验的同时,也与全国其他省份生产八月瓜的企业合作,共同申请和修订八月瓜加工品的食品生产许可,以进一步延长产业链,为今后的八月瓜果酱、果茶等产品的销售做准备,带动村民和村集体致富。



▲任家寨村的八月瓜果园

群策群力,乡村治理的分红新方法

随后,访谈团前往了大沙坝乡任家寨村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村党支部书记李文锋向访谈团师生介绍了任家寨村针对“村社合一”建设的“六共”机制,即“组织共建、决策共商、优势共扬、全民共股、社会共治、成果共享”。

为了建设村集体产业,在政府项目资金和其他村集体资金注入专业合作社后,村干部以“带头人”的身份领办和参与经营管理,村民群众可以作为“股东”以土地租金折价或现金入股的方式投资村集体产业。在这一机制的影响下,合作社共吸纳了149户农民参股,入股资金达320万元,占股比例达48.9%。

政府及村集体资金将在年末通过分红的方式成果共享,其中20%依据村现有人口分红,通常每个村民可以获得分红60元(非入股分红);40%作为滚动发展资金继续投入生产;20%作为管理者报酬;最后20%在脱贫攻坚期间作为贫困户分红,目前主要用于兜底户分红、返贫预警资金、奖学助学金。

而在社会共治的框架下,村集体设计了计分制管理办法,以100分为基准实行道德行为的加分和扣分管理。对于年度总分低于100的农户,年末的集体分红将按照1分10元的额度进行扣除;总分大于100的农户则给予每分10元的额度兑现。如果总分低于60分,则该农户将被列为不诚信户,取消分红,直到群众会评议通过摘除该负面称号 。



▲任家寨村党支部书记李文锋向访谈团师生介绍“六共”机制

为了便于集体产业的发展,村集体需要将碎片化的土地整合,并统一整修道路水电。为此任家寨村采取了“反租倒包”的模式。村委会以400元1亩的价格向村民收取土地经营权,统一改造后再从村委会转租给种植大户、合作社。由于土地的规模化和基础设施的改进,土地能够获得更高的溢价,该溢价将有一部分返还给村民,一部分作为村集体收入。如以600元的价格出租,则将有100元返还给村民。反租倒包的益处还不止如此。在常规模式下,由于农业存在较大风险,种植户直接从农户手中租用土地后,如果出现亏损,无法支付租金,往往会激化矛盾。而在反租倒包模式下,村委会将直接和企业、上级部门谈判土地费用,有效避免利益争端,提高了土地议价权,也为农户兜底。



▲访谈团在八月瓜产业基地

困牛山村的壮烈故事,乡村的红色旅游资源

中午,访谈团前往石阡县龙塘镇困牛山红军壮举展陈中心参观,详细了解了当地的革命史和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史。由于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电令红六军团撤出湘赣苏区,创建新的根据地,配合与支持中央红军即将进行的战略转移。红六军团成功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封锁,进入贵州,在石阡甘溪遭遇国民党桂军阻击。在困牛山战斗中,红52团指战员英勇顽强与敌激战。狡诈的敌人威胁当地群众走在其队伍前,一步步把红军逼到悬崖边上,弹尽粮绝之际,百余红军战士宁死不伤百姓,宁死不做俘虏,毅然集体跳崖。正由于这场战役,石阡县遍布着当初的红色足迹,目前石阡县围绕困牛山红军壮举建设了陈列馆、纪念碑等游览线路,并基于石阡县红军大大小小的英雄事迹逐步丰富当地文化旅游资源。基于培训学习的需求,县委党校就建设在困牛山红军壮举展陈中心旁,每年的干部培训、学生研学都能给乡村的红色旅游产业带来收益。



▲访谈团在困牛山红军壮举陈列中心参观

下午,访谈团前往了困牛山红军战斗遗址,在途中,访谈团途经了龙塘镇神仙庙村,该村作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示范点,凭借当地的特色民居和田园风光,每年都能吸引前来学习的群众驻足。作为石阡乡村红色旅游的一个环节,神仙庙村为来学习的群众提供了蔬果采摘、农活体验等服务。在困牛山红军战斗遗址,访谈团师生听取党校教师周其兵实地讲解困牛山战斗的历史。



▲石阡县委党校教师周其兵为师生唱一封红家书

随后,访谈团来到石阡县档案馆,参观了石阡县脱贫攻坚纪实展览。该展览涵盖石阡县自2014年开始的脱贫攻坚历程,陈列了脱贫攻坚期间的政策文件、干部们的笔记等实物材料,整理了石阡县精准识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各个模块的创新。



▲访谈团参观石阡脱贫攻坚陈列展

古寨弥新,保护区的乡村研学产业

傍晚,访谈团前往石阡县国荣乡楼上村进行实地调研。国荣乡是石阡县的极贫乡镇,山路崎岖,楼上村作为全省最大的金丝楠木基地,生态保护很受重视,因此产业发展面临极大的环境限制。楼上村拥有佛顶山中至今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村庄,脱贫攻坚期间国荣乡改造了大量的基础设施,使楼上古寨能够呈现在更多游客面前。



▲楼上古寨俯瞰风景图

秉持着传统村落需要修旧如旧的观念,楼上古寨大部分居民仍然保留木质结构,古寨的整体外观变化不大。为了兼顾村民的居住需求,传统民居的内部允许改造为现代化的房间。对于有更高居住需求的居民,古寨在距离不远的地方购买宅基地修建了新房子作为解决居住需求的缓冲区,长期在外的村民可以将房子流转给村集体进行养护,村集体将传统民居改造为建筑观摩点。目前楼上古寨已经申报为铜仁市的研学营地,研学产业为村集体带来了显著效益。一方面,研学产业已经成为楼上村重要的集体收入来源,也成为楼上村宣传自身非遗文化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村集体通过村民夜校的方式,为古寨村民教学传统竹编、扎染等技术,从而生产研学纪念品或为研学的学生提供文化体验,也使村民获得了额外收入。



▲访谈团在楼上古寨参观当地研学产业建设

行程预告

接下来,万阡玉岑队将前往玉屏侗族自治县继续开展“832工程”访谈调研活动。我们将就玉屏县成立县级平台公司带动村集体产业发展、瓮阳村黄桃鲜果及深加工产业、白果村烤烟和茶叶产业等进行调研,并深入访谈玉屏县的脱贫攻坚亲历者,敬请期待。

我们将在本次调研行程结束后整理访谈资料及其他书报文字资料,将石阡县在脱贫攻坚中的卓越贡献提炼收录中国脱贫攻坚案例库中,并编撰访谈录丛书“石阡篇”,后续成果将在“脱贫攻坚史研究”公众号即时更新,敬请关注!

访谈掠影



▲赵宇恒老师访谈石阡县委副书记姚建



▲硕士生叶财博访谈石阡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陈世富



▲博士生张津硕访谈石阡县龙塘镇党委书记杨正明



▲硕士生刘诗奥访谈大沙坝乡任家寨村党支部书记李文锋



▲博士生张佳佳访谈龙塘镇困牛山村脱贫户周廷

独树一帜,扎根中国大地,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康庄大道

延伸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项目

(“832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由太阳集团tyc151联合新闻学院共同开展实施,是迄今为止在脱贫攻坚研究领域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社会调查和访谈实践。项目通过访谈国家级贫困县主要领导同志和脱贫攻坚亲历者,以“科学、准确、详实、生动”的口述历史方式,首次全景、深度记录研究我国脱贫攻坚的科学探索和扶贫工作者的伟大奉献。项目旨在提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华夏文明贡献增量;讲好脱贫的“中国故事”,为全球发展中国家10亿贫困人口提供脱贫的“中国经验”,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为世界文明贡献增量;从脱贫攻坚的鲜活案例研究中,深化对脱贫事业的规律性认识,为推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提供实践支撑,为科学社会主义贡献增量。


来源:脱贫攻坚史研究

设计 责编:马文林

审核:陈佳莹 宋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