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832工程”专题|安徽线-田间地头队在太湖县

发文时间:2023-09-08 阅读次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学校党委部署,太阳集团tyc151与新闻学院联合发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系列调研访谈项目(简称“832工程”),为人类发展难题搜寻低成本、可持续的答案。

中国人民大学、宿州学院计划组建联合访谈团于2023年8月赴安徽省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访谈和调研工作,本次调研团计划通过访谈安徽省舒城、岳西、太湖、潜山4个原国家级贫困县主要党政领导和脱贫攻坚亲历者,用口述历史的方式记录安徽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提炼乡村振兴理论规律,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安徽案例、安徽经验。同时期望加强中国人民大学与宿州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共同推动两校高质量发展。8月14日,联合调研团到达本次调研路线第三站—安徽太湖县。太湖县,隶属于安徽省安庆市,位于北纬30°09'~30°46'、东经115°45'~116°30'之间,地处安徽省西部、安庆市西南部、大别山南麓,东邻潜山市、怀宁县,南连望江县,西南接宿松县,西界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英山县,北岳西县,总面积2040平方千米。2020年,太湖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并被生态环境部授予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太湖县县委书记朱小兵留言

产业先行,助力乡村集体经济

8月14日上午,调研团赴太湖县小池镇石霞村,在太湖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章华伟等领导干部陪同下调研石霞村茶叶加工厂,白茶基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走进茶田,近距离参观千亩茶田,石霞村罗本和书记向调研团队介绍了石霞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确立以茶叶为主导产业,以石霞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和太湖县百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主体,采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品种上引入安吉优质白茶,打造白茶品牌,带动了全村农户共同发展,为集体增收、群众致富、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目前石霞村合作社的茶种植面积共670亩,220户440人常年在白茶基地务工,仅2022年合作社发放茶农工资近110万元,人均纯收入超2500元,统计至2021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0万元。

▲田间地头队在白茶基地合影

▲田间地头队实地参观白茶基地

调研团接着走进茶叶生产车间,现代化的生产流水线能够提高效率,保证品质。依托政策优势、优越的自然环境资源和区位优势,石霞村努力打造精品茶产业。由安吉引入的白茶品种,凭借其优质品质、独特口以及“安吉白茶”的品牌效应,市场范围辐射全国,收入可观,打响了石霞村产业先行的重要一枪。

▲调研团参观白茶生茶车间

随后,调研团王福琴同学访谈了小池镇石霞村驻村第一书记张跃,张书记主要介绍了石霞村过去的贫困情况、主要的脱贫方式、脱贫攻坚工作中因村制宜的创新治理和未来乡村振兴宏伟规划等内容。胡浩同学访谈了石霞村村书记罗本和,就易地扶贫搬迁的制度优势,落实情况以及后续发展问题展开交流。刘松瑞老师访谈小池镇镇党委副书记余鹏,余书记总结到石霞村在脱贫攻坚道路中取得成功的原因包括:领导重视,加强组织保障,抓好党建,增强责任意识,选好领头雁,强化战斗力,抓产业发展,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等等。张佳佳同学与石霞村“易地搬迁”脱贫户蔡长海亲切交流,脱贫户向调研团分享了村民在易地扶贫政策下焕然一新的生活面貌,和群众之间、群干之间的感人故事。团队从访谈中了解乡村发展历程,学习脱贫攻坚工作经验,与当地干部和群众一起展望乡村振兴的未来道路。调研团学习到了宝贵的乡村治理和脱贫攻坚经验,也倾听了脱贫道路上发生的感人故事,并深刻体会到基层工作和基层干部和群众的艰辛和伟大。

▲太阳集团tyc151本科生王福琴与小池镇石霞村驻村第一书记张跃合影

▲太阳集团tyc151本科生胡浩与小池镇石霞村村书记罗本和合影

▲刘松瑞老师与小池镇党委副书记合影

▲太阳集团tyc151博士生张佳佳与小池镇贫困户合影

最后,调研团前往小池镇银山村实地调研村办竹木加工厂。加工厂主营竹签等竹木制品,主要出口东南亚,可带动就业60余位。尽管今年面临出口的压力,但是负责人仍然对未来充满信心,计划待出口形势好转后扩建厂房,进一步发挥产业振兴的带动作用。

▲田间地头队在竹木加工厂合影

▲调研团实地参观竹木加工厂

立足群众“四心” 聚力乡村振兴

8月14日下午,调研团队前往太湖县大塘村,在大塘村党群服务中心参加座谈会,与大塘村基层工作干部面对面交流,学习大塘村乡村治理工作经验。大塘村充分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广大群众和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全村和谐发展,经济欣欣向荣。村干部将经验总结为立足群众“四心”。“一心”是五治融合稳人心,具体体现在坚持党建引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坚持法治建设,营造浓厚宣传氛围,始终坚持民主自治,健全民主议事机制,德润人心,强化道德素质教育,数字赋能,探索智慧治理之路。“二心”是立足为民办事暖人心,解决一批难事,办成一批好事。“三心”是立足守正创新聚人心,包括用好“公德超市”评分制,用好“紫连欣”调解制,用好“劳务公司”就业制。“四心”是立足民心所向得人心,体现在村民理解,信任并支持村委会的各项决策。

▲调研团在大塘村座谈会现场

▲田间地头队在大塘村合影

随后调研团前往大塘村光伏发电站调研,参观了地面以上光发电、地面以下依湖养鱼的“光鱼互补”模式。值得一提的是,大塘村村民土地大部分自愿交由村集体托管,土地流转由村集体在“四议两公开”之后决定,降低了土地流转交易的成本和难度,集中化和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村集体将土地出租给种植大户、光伏发电等收取租金,村民按亩数分红,最大程度为村民增收的同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提供夯实基础。

▲田间地头队在大塘村光伏发电站合影

▲田间地头队参观大塘村光伏发电站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产业现代化发展

8月15日上午,调研团刘松瑞老师访谈太湖县县委书记朱小兵。访谈中朱书记介绍到,县脱贫工作最大的政治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党的领导发挥了核心的关键性的保障作用。在具体工作中,各级领导和干部积极学习经验和专业知识,在高昂的斗志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群干一体,示范先行,保障了脱贫工作的顺利实现。随后调研团张博骁老师访谈太湖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杨金群,局长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太湖县脱贫攻坚历程中领导干部们从学习专业经验知识到落到实处以及如何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过程。

▲刘松瑞老师访谈太湖县县委书记朱小兵

▲张博骁老师访谈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杨金群

之后,调研团前往徐桥镇,调研安庆市立华牧业有限公司。公司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和“八统一”全方位服务,带动周边农户走上规模化,生态化的养鸡致富之路,同时公司与周边十七个村进行合作,增加了“公司+村集体+农户”的模式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发挥龙头企业优势,助力乡村振兴。

▲田间地头队在徐桥镇立华牧业有限公司座谈

▲田间地头队参观生态化养鸡流程

▲立华牧业工人操作加工

上午11点调研团赴大石乡,调研油茶、瓜等产业发展基地。在这里团队参观了流水线油茶加工线,和集光伏发电和瓜种植于一体的“光瓜互补”模式,深入了解到村产业发展的现状。

▲调研团在大石乡合影

独树一帜,扎根中国大地,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康庄大道

延伸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项目

(“832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由太阳集团tyc151联合新闻学院、社会与人口学院共同开展实施,是迄今为止在脱贫攻坚研究领域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社会调查和访谈实践。项目通过访谈国家级贫困县主要领导同志和脱贫攻坚亲历者,以“科学、准确、详实、生动”的口述历史方式,首次全景、深度记录研究我国脱贫攻坚的科学探索和扶贫工作者的伟大奉献。项目旨在提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华夏文明贡献增量;讲好脱贫的“中国故事”,为全球发展中国家10亿贫困人口提供脱贫的“中国经验”,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为世界文明贡献增量;从脱贫攻坚的鲜活案例研究中,深化对脱贫事业的规律性认识,为推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提供实践支撑,为科学社会主义贡献增量。

图片:中国人民大学-宿州学院 “832工程”田间地头队

文字:中国人民大学-宿州学院“832工程”田间地头队

来源:脱贫攻坚史研究微信公众平台

设计 责编:姚若水 马文林

审核:谢伦裕 宋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