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我校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启动“先锋闯将”优秀学生培养计划、“大国边疆”育人工程社会调研与学术创新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等系列项目。太阳集团tyc151组织学院骨干师生参与暑期调研,在扎根中国大地的调研实践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有品格觉悟、有专业本领、有健康身心”的“三有人才”,探索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2023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访谈团赴西藏自治区开展“832+大国边疆” 访谈和调研工作,记录西藏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西藏案例、西藏经验。
2023年8月10日,中国人民大学“832+大国边疆”日喀则圣湖访谈团队赴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4个原国家级贫困县,开启为期10天的访谈调研活动。
亚东,藏语为卓木。藏文本意为“漩谷”或“多急流的深谷”。老亚东只是康布河边一个过往商旅必须停留的村落,这块位于乃堆拉山口及仁青岗西南约 6 公里的地方,地形如牛颈,译成汉语即意为亚东,也被称为“纳东”。亚东县,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东南部,北邻康马县、白朗县、岗巴县,向南呈楔状伸入邻国印度和不丹之间,是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辖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与印度锡金邦、不丹国接壤,平均海拔3500米。距日喀则地委、行署所在地309公里,距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480公里。亚东县地理位置十分特殊,是祖国西南边陲的前哨、军事要塞,也是全国“十大边陲重镇”之一。
2018年12月,亚东县入选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2020年,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第三批)”;2021年,入选“2021中国最美乡村百佳县市”“2021中国最具诗意百佳县市”。
庞达文创—“新产业”照亮“致富路”
8月13日下午16点,访谈团抵达庞达村进行调研。庞达村号称洞朗第一村,位于亚东河谷 (印方称为托尔萨河谷) 中国与印度(锡金) 、不丹三国交界地区,行政上隶属于西藏日喀则市亚东县下亚东乡,是亚东县的边境小康示范村。为帮助当地因地制宜脱贫增收,援藏亚东联络小组联络民族艺术家索喃次仁在当地成立索喃次仁文创工作室并教授当地村民文创技艺,通过手工编织、绘画艺术创作帮助庞达村群众增收。
庞达村广袤的原始森林和自然风光容易激发创作灵感和激情,索喃次仁重点培训民族刺绣、手工绘画、手工编织等实用创新技术,作品兼具爱国主义、守边戍边、绿色环保、乡村文明等元素。文创产品所采用的原材料石头、木头均为巡边路上就地取材,再运用传统唐卡、壁画等技艺进行绘画创作,其中编织则以本地手工羊绒布为面,彩色羊毛线为语言进行创作,每个产品都是限量版,没有一个复制品。截至目前,手工文创产品的销售收入不断增加,村民通过文创所获得的分红逐年提高,越来越多企事业单位纷纷提出定制需求。
亚东鲑鱼一产自雪域高原的水中瑰宝
8月14日上午11点,访谈团来到亚东产业园调研亚东鲑鱼产业。亚东鲑鱼属冷水性肉食鱼类,喜欢栖息于温度较低、水质清新、水流湍急,砂石底质的山间溪流中,自然种群仅在西藏亚东地区,是鲑属鱼类在青藏高原仅有的鱼类种群,目前已被列入西藏自治区二级重点水生野生保护动物。截至2021年,亚东鲑鱼存量达到30吨,实现产值720万元,覆盖受益群众857户,2321人,人均增收3400元。
鲑鱼养殖基地的建立实现了亚东鲑鱼由自然资源到产业资源的资本价值转变。亚东鲑鱼于1992年被列入西藏自治区二级重点水生野生保护动物,2014年获批农业部国家级水产遗传资源保护区。野生亚东鱼仅分布于亚东县上亚东乡至下亚东乡及康布玛曲近20公里的河域范围内,是一个特殊的水生品种,也是一个独特的水产渔业珍稀资源。由于该鱼种生存区域面积小,数量有限,受人类捕捞的影响逐年减少,即将到濒临灭绝的境地。开展亚东鱼人工繁育工作,有利于保护这一珍贵资源,做到在保护中合理开发,在开发中合理利用,并通过人工培育,每年向亚东河流域投放鱼苗,既推动了产业发展、又促进了生态平衡。
帕里牦牛—合作社模式下的现代牧业
8月14日下午14点50分,访谈团来到亚东县帕里牦牛养殖基地进行调研。海拔4300多米的帕里镇,被称为“高原第一镇”,这里生长着闻名高原的优良牦牛品种——帕里牦牛。2016年起,亚东县依托帕里牦牛原种场,在帕里镇、康布乡建设帕里牦牛扩繁基地,成立了西藏帕里牦牛养殖产业有限公司,推动全县牦牛规模化饲养。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牦牛作价入股、牧民到公司基地就业和草场流转等多渠道,带动群众脱贫增收致富。
帕里牦牛养殖基地集合牧民散养的牦牛,集体解决冬日饲料供应、病弱牦牛托管等难题,推广科学养殖,提高养殖效益,改变了传统的散户放养,采取集中放养的方式,解放了大量劳动力。帕里牦牛合作社模式实现了养殖规模经济,提高了牧民散户的市场谈判力,构筑了共同抵御养殖风险的屏障。通过合作社的养殖选育、产品加工和市场营销,帕里牦牛肉现已远销上海、浙江、山东等地。2019年,牦牛产业为当地解决就业岗位201人,实现增收622万元,入股群众分红534万元,实现了“牦牛入股、草场流转,牧民变产业工人、变股东”的良好格局。
访谈掠影
黄波老师访谈亚东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尼琼
谢伦裕老师访谈访谈亚东县下亚东乡人大主席(原扶贫办主任)益西
硕士生潘熠访谈上亚东乡党委书记陈诚
本科生孙柳嘉访谈庞达村支部书记拉巴平措
硕士生万沪宁入户访谈庞达村脱贫户旦增巴桑
花絮
庞达手工坊学徒在进行石头绘画创作
村民们以工代学,接受培训还能挣钱,出师后在手工坊上班,每天工资150,产品出售后还有15%的提成
村民家的客厅,家具为自己手工打造,饭厅也有液晶电视,厨房干净明亮
庞达村贫困户绘画寄语
为了让村民“留得住” “富起来”,村两委带领家家户户种木耳,建温室种蔬菜,搞文创
谢伦裕老师与庞达村脱贫户女儿在家门口合影留念
庞达手工坊悬挂的“人靠谱,事办妥”字样刺绣画,表达了对上海市普陀区对口帮扶的感谢
访谈团在赴帕里牦牛基地调研途中拍摄到云层中的卓木拉日雪山顶(海拔7326米)
亚东鲑鱼产业园生产的冻品鲑鱼
访谈团调研亚东鲑鱼产业园中的灵芝温棚
抵边村村民通过管理大棚完成牧民到农民的身份转变
亚东县电网、通信基础设施齐备,广袤的高原上呈现出电线杆比人多的景象
延伸阅读
“先锋闯将”优秀学生培养计划
“先锋闯将”优秀学生培养计划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一周年之际,学校启动的全新人才培养项目。该项目努力在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学生爱国情怀、加强学生品德修养、增长学生知识见识、培养学生奋斗精神、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下功夫,着力培养一批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优秀分子。
“大国边疆"育人工程社会调研与学术创新计划
“大国边疆”育人工程社会调研与学术创新计划是中国人民大学于2023年启动的育人工程,是全国首个全方位覆盖9个陆地边疆省、45个陆地边境市、140个陆地边境县、2.2万公里陆地边境线的学生社会实践项目,是中国人民大学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重要行动,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积极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求的重要载体。项目计划用3年时间深入我国140个陆地边境县开展深度访谈、调研和口述史积累等工作,立足中国边疆发展和治理实践,总结党领导人民边疆治理的成功经验,深化对边疆治理的规律性认识和把握,提炼和发展新时代党的边疆理论,引领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性问题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项目
(“832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由太阳集团tyc151联合新闻学院、社会与人口学院共同开展实施,是迄今为止在脱贫攻坚研究领域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社会调查和访谈实践。项目通过访谈国家级贫困县主要领导同志和脱贫攻坚亲历者,以“科学、准确、详实、生动”的口述历史方式,首次全景、深度记录研究我国脱贫攻坚的科学探索和扶贫工作者的伟大奉献。项目旨在提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华夏文明贡献增量;讲好脱贫的“中国故事”,为全球发展中国家10亿贫困人口提供脱贫的“中国经验”,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为世界文明贡献增量;从脱贫攻坚的鲜活案例研究中,深化对脱贫事业的规律性认识,为推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提供实践支撑,为科学社会主义贡献增量。
图片、文字:中国人民大学“832+大国边疆”日喀则圣湖访谈团队
团队成员:谢伦裕、黄波、万沪宁、潘熠、孙柳嘉
来源:脱贫攻坚史研究微信公众平台
设计 责编:马文林
审核:谢伦裕 宋枫
相关新闻
-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国青年经济学家论坛举办
2024/11/18
-
太阳集团tyc151“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高端研讨会(第19期)举办
2024/11/18
-
太阳集团tyc151赴安哥拉举办第六届中国可持续发展年会,开展学术交流、联学共建及考察调研任务
2024/11/18
-
党委第四巡视组巡视太阳集团tyc151党委进驻动员会召开
202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