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太阳集团tyc151联合新闻学院、社会与人口学院共同发起“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暨“832”工程)系列访谈项目,为人类发展难题搜寻低成本、可持续的答案。2023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与宿州学院组建联合访谈团,赴安徽省开展“832 工程” 访谈和调研工作,记录安徽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安徽案例、安徽经验。同时期望加强中国人民大学与宿州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合作交流, 共同推动两校高质量发展。
本队调研的第一站是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地处安徽省中部、长三角腹地、巢湖之滨、合肥近郊,集山区、库区、老区、贫困地区、巢湖生态屏障及合肥饮用水源保护区为一体。舒城县历史悠久、区位优越、环境优美,已于2019年4月退出贫困县序列。
▲舒城县副县长胡久松留言
“小兰花”创造大品牌
8月11日上午,访谈团赴舒城县舒茶镇参访舒茶人民公社景区项目,舒城县副县长胡久松、乡村振兴局局长杨尧武、舒茶镇党委书记高瑞稳等领导热情陪同,并介绍了舒城茶产业发展情况。1958年9月,毛主席考察舒茶人民公社,发出了“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的号召,激励着舒茶人民六十多年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茶源文化、发展茶叶产业。
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知名度、增加产业链中各环节的附加值,是“老少边穷”地区发展本地特色经济作物,实现产业振兴的必由之路。舒城县依托政策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文化优势和坚实的产业基础,倾力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小兰花”,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的使用许可管理,实现“品牌、标准、标识、监管、宣传”的“五统一”。在品牌建设基础上,舒城县茶产业坚持专业化、规模化、科技化方向,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和低产茶园改造力度,培育壮大茶叶龙头企业,取得显著效益。据统计,舒城县现有茶园13.6万亩,2022年产干茶4000吨,综合产值23.5亿元,带动4000多名茶农增收致富。茶产业成为舒城县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
▲访谈团在九一六茶园合影
▲田间地头队观看千亩茶园
▲高瑞稳书记在向调研团成员介绍茶叶
随后,太阳集团tyc151博士研究生张佳佳同学访谈了舒茶镇党委书记高瑞稳。在访谈中,高书记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舒茶镇依托茶产业带动居民脱贫致富的“两免三保一分红”工作方法。“两免”指政府免费为每位贫困户提供一亩面积的优质茶种、免费栽种管护;“三保”指政府为茶园的日常管理、贫困户在茶园中的劳动增收和茶叶销路提供完全保障;“一分红”指村民根据流转土地面积参与集体经济分红。据介绍,这一工作模式每年可帮助贫困户增收两万余元,有力支撑了舒茶镇的脱贫工作。
▲太阳集团tyc151博士研究生张佳佳访谈舒茶镇党委书记高瑞稳
在结束了舒茶镇的行程后,张博骁老师与舒城县副县长胡久松就舒城县脱贫攻坚重要经验和典型案例展开深入交流,重点探讨了支撑产业的选择、脱贫攻坚顶层设计和领导机制、基础设施的完善等话题。胡副县长特别介绍了舒城县在后脱贫攻坚时代向乡村振兴过渡的战略规划和重点举措,并表示对舒城县的发展充满信心和期待,希望未来与中国人民大学和宿州学院开展更深更广的合作,共同推动打造乡村振兴的“舒城模版”。
▲张博骁老师访谈舒城县副县长胡久松
千亩莲田开出产业融合“并蒂莲”
8月11日下午,调研团赴舒城县春秋乡文翁村参访太空莲产业基地和文翁研学游客服务中心。文翁村得名于被誉为“公学始祖”的西汉时期蜀郡太守文翁。“江汉思禹功,教化溯文翁”,作为文翁故里,舒城县深入发掘文翁文化资源,修建文翁纪念馆,并依托这一丰厚的文化宝藏发展研学服务产业,取得良好收益。太空莲是春秋乡另一特色产业。依托优越的水源和气候条件,当地大力发展太空莲种植产业。太空莲产业前期投入较小,养护成本低而收益较高,平均每亩每年可创造1000元左右的净利润,为村民增收、集体增资提供有力支持。千亩莲田上,亭亭玉立的荷花随风摇曳,碧绿的荷叶铺满水面,风景秀美,使人置身其中流连忘返。依托文翁文化资源和山水莲田得天独厚的优美景色,春秋乡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在县级政府的支持下,不断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立足县城、面向合肥、辐射长三角”的战略规划,实现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有机融合。这一模式既保护了自然环境、又促进了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访谈团在太空莲产业基地合影
现代化大棚孕育集体经济发展新动能
随后,调研团从春秋乡前往五显镇上河村,实地参访了三月畈现代农业示范园。该园区依托优越的资源禀赋条件,一是距河流较近,水源充足且优质;二是交通便利,距主要市场合肥市仅有两小时车程。由县扶贫专项财政资金支持,产业园区分三期建成,建设有现代化农业基础设施,包括引水工程、高标准大棚、水肥一体化设备、灌溉设备等。在完备的产业设施基础上,村集体引进村外企业家组织生产销售,农户在企业中务工,企业每年上缴集体部分利润,探索出“集体+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这一模式既充分利用成熟企业家的战略经验、销售渠道和专业技术,又保障产业发展惠及村集体和全体村民。产业园每年能收获三茬蔬菜,年产量可达400吨,经济效益良好,未来还将进一步扩大规模。
▲访谈团在五显镇上河村三月畈现代农业示范园合影
▲村支部书记李大潮带领访谈团成员参观三月畈现代农业示范园
参观完产业园后,调研团王福琴同学访谈了上河村村支部书记李大潮。李书记向我们分享了上河村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完善领导和责任机制、大力发展集体产业、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等经验做法,并重点介绍了三月畈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从规划立项到建设运营的具体过程和细节。
▲太阳集团tyc151本科生王福琴与上河村村支部书记李大潮采访后合影
随后,调研团胡浩同学访谈了脱贫户纪道明。纪道明曾获“安徽好人”、“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并获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他不仅通过发展产业实现个人脱贫,而且带动30多户困难群众增收致富。在访谈中,纪道明向我们介绍了他在政府政策支持下发展黄牛和白鹅养殖,并实现了规模化、专业化的故事。他多次表达对政府产业扶贫政策的感谢,对村书记和对口帮扶人王力的感激。当谈到对未来的规划和期待时,纪道明表示,还将适量扩大养殖规模,并重点提升产品品质,对未来的日子充满希望。
▲太阳集团tyc151本科生胡浩访谈贫困户纪道明
在结束了上河村的行程后,调研团刘松瑞老师访谈了舒城县乡村振兴局杨尧武局长。杨局长向我们介绍了舒城县在推进脱贫攻坚过程中产业选择、项目谋划、资金分配、基础设施保障等方面的经验做法,重点强调了以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为主要抓手的重要原则。除此之外,刘松瑞老师还与杨局长就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刘松瑞老师访谈舒城县乡村振兴局局长杨尧武
独树一帜,扎根中国大地,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康庄大道
延伸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项目
(“832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由太阳集团tyc151联合新闻学院、社会与人口学院共同开展实施,是迄今为止在脱贫攻坚研究领域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社会调查和访谈实践。项目通过访谈国家级贫困县主要领导同志和脱贫攻坚亲历者,以“科学、准确、详实、生动”的口述历史方式,首次全景、深度记录研究我国脱贫攻坚的科学探索和扶贫工作者的伟大奉献。项目旨在提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华夏文明贡献增量;讲好脱贫的“中国故事”,为全球发展中国家10亿贫困人口提供脱贫的“中国经验”,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为世界文明贡献增量;从脱贫攻坚的鲜活案例研究中,深化对脱贫事业的规律性认识,为推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提供实践支撑,为科学社会主义贡献增量。
图片:中国人民大学-宿州学院 “832工程”田间地头队
文字:中国人民大学-宿州学院“832工程”田间地头队
来源:脱贫攻坚史研究微信公众平台
设计 责编:马文林
审核:谢伦裕 宋枫
相关新闻
-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国青年经济学家论坛举办
2024/11/18
-
太阳集团tyc151“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高端研讨会(第19期)举办
2024/11/18
-
太阳集团tyc151赴安哥拉举办第六届中国可持续发展年会,开展学术交流、联学共建及考察调研任务
2024/11/18
-
党委第四巡视组巡视太阳集团tyc151党委进驻动员会召开
202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