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新能源,生产消费、产业协同、全球合作等议题是近年来业界持续关注的热点。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新型能源体系如何构建?区域经济和产业如何与新能源协同发展?中国能源产业如何更好支持全球南方国家实现气候目标?10月19日下午,通州·全球发展论坛分论坛“新能源与全球气候议程”中的圆桌对话环节围绕以上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以下为南方能源观察记者整理的研讨内容,供读者参考。
圆桌嘉宾
● 国家气候中心主任 巢清尘
● 中国能源研究会研究员、双碳产业合作分会主任 黄少中
● 国研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政协委员 谷树忠
● 国家气候中心原副主任、亚洲开发银行原首席气候变化专家 吕学都
● 美中绿色能源促进会副会长、香港理工大学电机及电子工程系副教授 王钦
● 日本名古屋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清华大学校长特聘访问教授 薛进军
主持人:太阳集团tyc151副教授 郭伯威
01
中国能源产业如何更好支持全球
南方国家实现气候目标
郭伯威:作为全球南方国家的重要合作伙伴,中国应当如何在清洁能源和技术支持方面提供更大的助力,帮助南方国家实现气候目标,在此过程中有哪些关键因素值得我们关注?
吕学都:全球新能源成本大幅
下降,一大半贡献源自中国
今天讨论的是新能源产业体系如何跟南方国家更好地合作发展,这让我想起20世纪90年代,我参加联合国气候谈判时会场上的激烈辩论,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核心要求是三大件:技术转让、资金支持和能力建设。这些要求在90年代是非常重要、非常迫切,也是非常现实的。当时中国温室气体排放只占全球的4%-5%,现在的占比是30%左右,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今天不可比,当时对技术、资金、能力建设方面的需求很迫切。
我们来看看今天的发展状况,尤其是现在中国新能源体系的发展状况,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国新能源体系发展到今天,为全球气候保护带来了光明曙光;展望未来十年、二十年,如中国的新能源体系产业能够与南方国家密切合作,必将能够为全球气候保护带来光明的前景,也将使南方国家在保护气候的同时,为他们的经济和社会带来新一轮发展,这美好的前景非常值得期待。
最近发布的一份追踪全球履行《巴黎协定》的研究报告显示,从技术研发和投资看,中国、欧盟、美国在低碳清洁能源技术方面占到全球份额的90%,中国一个国家就占50%以上。技术的发展和突破是中国新能源体系获得迅猛发展的根本因素。目前国内新能源产业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体系。相比数年前,全球新能源成本大幅下降,可以说一大半源自于中国的贡献。
中国和很多南方国家都面临相同或类似的发展问题及挑战:在发展的过程中既面临减碳问题、又面临减污问题,发展新能源体系有助于很好解决这两个并存的问题。
《巴黎协定》奠定了全球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合作的法律基础,不仅鼓励所有国家合作和联合保护气候,还引入了市场机制鼓励开展跨国碳减排合作,这种合作涉及先进绿色低碳技术投资产生的碳减排信用——即碳资产的计算、分享、转让或交易问题。南方国家之间通过先进低碳技术投资合作产生的碳减排信用,也完全符合这种合作机制的要求。对中国与南方国家之间在新能源产业体系方面的合作和投资所形成的碳减排信用,很有必要深入研究其中的方法论和分享分配规则,促进利益合理分配和共享,这对中国和与中国合作的南方国家都是有益的。
中国和南方国家在政治上互信程度高,这点特别重要,是中国能够与南方国家开展合作的重要推动力。没有政治上的互信,很多合作难以达成。很多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合作非常困难,主要问题也是缺乏政治互信。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合作在政治上没有障碍,可大幅提高合作的可能性和合作水平。
巢清尘:让更多技术真正
在南方国家落地
曾经在一次国际会议上,一位外国专家跟我聊天,他说把中国的事情研究透,对于全球,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非常重要的启示。刚才几位专家也有提到,我们的资源禀赋、经济发展,包括对能源的需求,中东西部有不同的特点,一个省的做法可能都会对其他国家有很重要的示范意义。跟南方国家的合作,我认为有五点应该考虑到:一是通过政治对话增进互信;二是进一步识别合作领域;三是识别合作领域后,加强技术交流;四是共建相应的产业链;五是加强投融资,包括中国和国际组织的投融资,让更多的技术真正在南方国家落地。中国的良好模式如能在南方国家更好地推广,与南方国家的产业实现更好地衔接,将更大程度促进全球气候目标的实现。
薛进军:讲好1/3的故事,
分享2/3的经验
在2023年举办的COP28会议上,我们组织了一场边会,主题就是“如何帮助全球南方国家实现能源转型,实现1.5度的目标”。我在会上提到“跨越式发展”的模式,因为南方国家主要是欠发达国家,如果从电力开始发展,煤炭等化石能源肯定会造成污染,产生碳排放,走发达国家的老路。而中国发展起来了,有很多绿色发展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可以介绍给这些国家,帮助他们制定能源转型乃至整个产业链发展的路径。“跨越式发展”就是跨越传统能源,特别是煤炭,直接进入水电、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可以享受后发优势。
在国际气候治理舞台上,应当讲好1/3的故事,分享2/3的经验。中国的碳排放占到全球碳排放的1/3,但中国减排的力度很大,成就显著,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中国有些事情做得好,但是中国故事讲得不够好。我们一定要把中国故事编好、讲好,不仅讲给发展中国家,也要讲给发达国家,让他们亲自来中国看看现场,实地了解中国的发展。全球碳排放占比2/3的地区中也有做得比较好的,如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巴西、南非等发展中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先进经验,中国也可以借鉴他们的经验,互相分享这些经验。
02
新能源如何与产业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郭伯威:能源转型势在必行,新能源发展如何更好地与区域经济、产业布局相协同?面对区域特性与资源分布不均的现实,各位专家认为应当如何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实现更高效的区域协同发展?
谷树忠:调整价格机制,
让新能源基地受益
从历史来看,能源发展天然地与区域经济、生产布局关系密切。农业社会对应的是生物质能源,工业社会对应的是化石能源,后工业社会对应的恐怕是以新能源为代表的非化石能源。
从现实来看,新能源和区域经济、生产布局的关系并不那么密切。大家知道“十四五”期间,国家布局了七个新能源基地,包括新疆、黄河上游、河西走廊、黄河几字弯、冀北地区、松辽地区和黄河下游。这些地区大多数都是欠发达地区,新能源发展得比较好,但区域经济并不太好,说明现在新能源和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协同性仍有待提升。
展望未来,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培育和发展,特别是随着碳达峰碳中和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国内碳交易、国外碳边境调节机制的实施,以碳为核心的产业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意味着生产力可能需要进一步优化布局,有些生产过多地集中在东部地区,未来很有可能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另外,目前新能源基地主要是“荷”的问题,有意识地把高耗能或高载能产业向新能源基地布局,提升荷和源的空间匹配度,则很有可能实现这样的带动作用。
总之,从历史来看,关系很密切;从现实来看,关系不太密切;从动态来看,很有可能通过综合施策形成密切关系。我认为应该调整新能源价格形成机制,让更多的新能源基地所在地区受益。
黄少中:因地制宜布局新能源
结合我们的一些研究成果,我想从西北、广东来看全国新能源发展与区域经济产业布局的关系。我完全同意谷老师的观点,就是新能源的发展跟区域经济、产业布局密切相关,某种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的关系。
为什么结合送端和受端来谈?我国的资源分布非常不均匀。西北新能源的发展规模特别大,电量占比也很高,本地肯定消纳不了,一定要外送。广东是用电大省、经济大省,也是受电大省,浙江和江苏也是类似情况,但能源资源相对匮乏。因此,发展新能源一定要结合每个地方的能源结构、经济发展水平、承受能力,统筹产业布局。西北经济欠发达,电肯定要送出去,需要围绕该特点进行产业布局,发展区域经济,比如,更多地发展光伏、光热、风电、储能、输电通道等,以此带动当地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广东、浙江等受电大省可能受自然条件的限制,难以发展集中式新能源,但可以大力发展分布式新能源。浙江和广东海上风电资源都很好,可以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及相关产业。总而言之,发展新能源,不能一个模式,也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结合当地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布局。
来源:南方能源观察
设计 责编:刘莉 马文林
审核:宋枫
相关新闻
-
太阳集团tyc151“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高端研讨会(第16期)举办
2024/11/07
-
喜报!太阳集团tyc151“832工程”团队荣获2024年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
2024/11/05
-
喜报!太阳集团tyc151黄隽教授荣获2024年度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2024/11/05
-
通州论坛|圆桌研讨(下):如何扩大新能源体系发展收益?
202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