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要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学校党委部署,太阳集团tyc151与新闻学院联合发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系列调研访谈项目(简称“832工程”),为人类发展难题搜寻低成本、可持续的答案。2024年7月,太阳集团tyc151组建调研团队,赴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展“832工程”访谈和调研工作,记录广西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广西案例、广西经验。
7月24日,“832工程”广西线贺州桂林队从贺州市出发,开启为期7天的访谈调研活动,拟完成贺州市和桂林市的4个原国家级贫困县(昭平县、富川瑶族自治县、资源县、龙胜各族自治县)的调研工作。
本组调研的第四站是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胜古称桑江,秦朝属黔中郡,西汉归武陵郡,晋至隋属始安郡,唐属灵川县,五代至明属义宁县。1951年8月19日实行区域自治,改称“龙胜各族联合自治区(县级)”,是我国南方地区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是自治区乡村振兴帮扶重点县。全县辖4乡6镇共119个行政村,主要有苗、瑶、侗、壮、汉等五个民族,总人口17万,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全县总面积2538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全县土地面积的87%,是一个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山区县。
脱贫攻坚期间,龙胜各族自治县共实现11479户45235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实现59个贫困村脱贫摘帽。在巩固衔接期,龙胜各族自治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防止规模性返贫现象发生。目前,全县共有脱贫人口43997人,监测人口5014人,其中未消除风险监测人口1432人。
▲拍摄于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金江村黄洛瑶寨
结合旅游大循环,做好一、二、三产业融合
7月28日下午,调研团前往龙胜各族自治县勇爱有机油茶产业核心示范区参观学习。龙胜勇爱生态油茶基地,位于龙胜县泗水乡周家村,是一家集油茶种植、茶油产品加工生产、线上线下营销为一体的企业。企业核心区共种植油茶6000余亩,各类研发、初精加工生产厂房6000余平方米,年产成品茶油300余吨,各类产品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
▲调研团在龙胜各族自治县勇爱有机油茶产业核心示范区调研
2012年,为落实龙胜县政府“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两茶两果+特色养殖’”的发展方向,龙胜勇爱生态油茶基地在当地建立,通过几年的发展,基地实现了因地制宜培育本土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不断优化油茶产业发展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将本地特色生态农业做强做优,带动周边油茶种植面积的增加;通过“租赁+分红”的形式创建生产模式,以当地贫困户作为主要募工对象,实现油茶增产和农户增收双结合,为当地脱贫攻坚做出了贡献。近年来,龙胜勇爱生态油茶基地正尝试将油茶种植与当地梯田文化、温泉康养产业结合,摆脱目前基地作物单一的局面,做好农文旅融合发展,实现多方向创收。
2021年,龙胜勇爱生态油茶基地作为实施广西油茶生产全程机械化创新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的载体,示范带动全县高山油茶生产全程机械化建设,辐射县域内油茶种植产业的发展,带动当地农户自种植、自加工,被评为龙胜各族自治县县域经济示范点。
▲调研团在龙胜勇爱有机油茶产业核心示范区前合影
民族文化齐发展,旅游敲开“致富门”
接着,调研团前往龙胜各族自治县马堤乡张家村参观学习。张家村(张家塘苗寨)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马堤乡北部,苗族风情浓郁。2015年时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1户406人,2020年止全部摘帽脱贫,张家村被授予“全国文明村镇”的荣誉称号。
▲调研团在龙胜各族自治县马堤乡张家村调研
几年来,张家村不断强化“党建+民族文化+旅游扶贫”模式,依托张家塘苗寨浓郁的苗族风情和地处南山旅游线上及龙胜“高山绿园”生态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的有利位置,将苗族刺绣、苗族传统婚俗、编织草鞋、打糍粑、品油茶等苗族独特的民族文化与当地的特色农业产业相结合,引入粤桂扶贫协作项目资金的投入,抓组织建设、兴民族文化、促文旅融合、助脱贫攻坚,敲开了村民增收“致富门”,有效推进了乡风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张家村采取“党支部+公司+农户”模式成立张家塘农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为当地群众提供长期就业岗位50多个,实现了“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民”的锐变,自2019年以来,张家村已经接待游客2万多人次,带动农户48户,其中贫困户23户实现致富增收,不但带动了张家塘苗寨民族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能力的提升,也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和内生力。张家村结束了马堤乡“吃不上旅游饭”的历史,让群众搭上了农旅结合的“致富快车”。
▲调研团在龙胜各族自治县马堤乡张家村合影
龙脊风光无限好,旅游脱贫结硕果
7月29号上午,调研团来到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龙脊梯田参观调研。
龙脊梯田是一个以梯田稻作文化为主体,集自然景观与壮、瑶少数民族风情等人文景观相结合的风景名胜区。依托得天独厚的梯田景观和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龙脊镇着力在梯田上做文章,大力融合农文旅,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走出一条独具龙胜特色的“打梯田牌,赚梯田金”的旅游致富之路。
依托梯田入股脱贫一批。鼓励贫困户用自家梯田入股参与景区开发,旅游公司每年按门票收入的7%分红给村集体,村集体再按照田亩的数量按比例分红给贫困户。2019年,大寨村全村村民的年终旅游分红达720万元,户均2.6万元。
依托参与表演脱贫一批。鼓励脱贫户参与歌舞表演获得丰厚收入。黄洛红瑶寨从最早帮助客人带路上龙脊梯田观景,到开始在木楼里面进行简单的民俗表演,再到经过旅游相关部门多次提升打磨的瑶族长发歌舞表演、2019年,黄洛红瑶寨每户歌舞表演分红约2万元,贫困户脱贫的重要组成部分。
依托发展民宿脱贫一批。鼓励贫困户把民房开发成为民宿,直接从事旅游业获得可观的收入。目前,大寨村280户就有166家民宿旅馆,每家年收入都在20万元以上,带动周边300多户贫困户脱贫。
龙脊镇因地制宜,集中力量开发梯田,通过梯田流转有租金、梯田入股有股金、梯田务工挣现金、梯田维护有奖金、梯田旅游得薪金“一田生五金”模式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彻底改变了当地群众“种田吃饭”的传统农耕模式,有效地破解了群众增收渠道单一、致富步伐不快难题。
“十三五”期间,全县接待旅游总人数3969.4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消费475.45亿元,全县旅游从业人员达2.5万人。龙脊镇因地制宜,精准选择旅游产业,走出一条“公司+农户+景区”的旅游开发模式,大力发展“三个一批”的旅游扶贫模式,为全国乃至世界同类地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
▲调研团在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龙脊梯田合影
随后,调研团来到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金江村黄洛瑶寨调研。
黄洛瑶寨依托当地的自然风光、瑶族民族风景和“长发”特色,创新开发旅游项目,打造“天下第一长发村”的旅游品牌。
载歌载舞,“两栖”农民。黄洛红瑶寨打破千百年传统解开包裹严实的长发,多次打磨提升由本地村民参与的瑶族长发歌舞民俗表演。2019年,黄洛瑶寨全屯实现歌舞表演收入500余万元,每户歌舞表演分红约2万元,许多当地群众成为了“扛着犁耙种田地,唱着山歌搞旅游”的“两栖”农民。
留住民俗,因势利导。“红衣晒红半边天”,六月六瑶嫂拿出自己的传统红衣晾晒,吸引了更多游客来到黄洛瑶寨参观。成为,“头发当草帽戴,手镯当耳环戴,衣服全是丝线带”的红瑶三怪已经成为了“三宝”。独具红瑶风情的头巾、腰带、耳环等配件出售和整套衣服的租售,让每户一年有数万元的创收。根据传统米汤洗发研发的长发洗护产品也走出寨门,逐渐得到全国人民的认可。
按照“生态、旅游、扶贫”三位一体的发展理念,黄洛瑶寨打造旅游全产业链,建立长效脱贫机制,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调研团在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金江村黄洛瑶寨中国长发科技馆前合影
太阳集团tyc151本科生万寅秋访谈了龙脊镇金江村脱贫户代表廖淑芳。2015年,廖淑芳一家因家中老人患病、孩子尚小劳动力不足而致贫,家中的5亩田地由于缺少资金、人手不足只能耕种一亩,一家人勉强度日。在市委领导、驻村第一书记和一对一帮扶人的帮助下,廖淑芳接受了产业补贴、务工补贴和技术补贴。不但学到了百香果种植的相关技术,扩大了种植面积,还接受了电商培训,能够使用网络平台售卖自己的产品。在空闲时间,她还会去附近的金竹民宿、黄洛瑶寨打零工或售卖自家的农产品与自制的民族特色工艺品,在当地扶贫车间“贫困户优先“的招工原则下,大幅提升了自己的收入,切实享受到了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红利。2016年,廖淑芳一家成功脱贫摘帽。
▲万寅秋访谈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金江村脱贫户代表廖淑芳
加强党的领导,发展特色产业
7月29日下午,调研队到达龙胜各族自治县县政府,开展脱贫攻坚亲历者访谈。
博士后苏红岩访谈了龙胜各族自治县副县长曾瑞玉。曾瑞玉认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加强党的领导力,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责任制。她谈到,从脱贫攻坚战的开始,到2019年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再到当前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龙胜各族自治县在基础设施建设、村集体经济发展、产业发展、教育、医疗和住房等方方面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产业发展方面,依托该县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着力发展滑石矿、水电、旅游等特色产业,带动劳动力就业和经济发展。同时,滑石矿的发展也是当地政府重要的税收来源。曾副县长讲到,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大家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最终取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她也提到,资金短缺、产业发展不能实现规模化、缺少龙头企业带动等问题给全面实现脱贫攻坚带来的挑战。与此同时,百姓内生动力的提高是实现脱贫及巩固脱贫成果的关键。
▲苏红岩访谈龙胜各族自治县副县长曾瑞玉
▲苏红岩向龙胜各族自治县副县长曾瑞玉赠送纪念品
博士研究生孔儒婧访谈龙胜各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原扶贫办主任)杨焕娟,杨焕娟详细介绍了龙胜各族自治县如何提升贫困户收入问题,首先是从产业发展方向,龙胜各族自治县在脱贫攻坚期间围绕“两茶两果”优势,集中化、规模化发展特色产业;其次是就业帮扶方面,人社部门、扶贫车间、公益性岗位以及国家林草局的定点帮扶解决了贫困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最后是政策的落实,小额信贷、雨露计划、医疗帮扶等政策的实施,解决了贫困户融资难、上学难、看病难的问题,尤其是政策兜底,A、B、C三个档次的低保,为贫困户带来稳定的收入保障。
▲孔儒婧访谈龙胜各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原扶贫办主任)杨焕娟
博士研究生占旭豪访谈了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党委书记蒙积君。蒙积君向调研队介绍了龙脊镇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的产业选择思路。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龙脊镇政府因地制宜,发挥龙脊镇在农旅产业上的优势,对旅游业进行一定的资源倾斜,并根据各村的特点进行其余产业的招商引资。举例来说,龙脊镇深入开发和挖掘了原有的优势项目龙脊梯田,增加了夜景项目,拓展了旅游的活动类型,逐步从观光旅游转入体验旅游。除此以外,龙脊梯田不断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延长产业链,既提高了原有项目的收入总额,又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占旭豪访谈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党委书记蒙积君
本科生张蒙娜访谈了龙胜各族自治县驻瓢里镇上塘村第一书记龙怀军。从2017年到2021年,龙怀军始终坚守在第一书记的岗位上,深度参与脱贫攻坚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工作。龙怀军提到,曾经的上塘村交通不便、产业落后、群众贫困。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关心支持下,龙怀军坚持扶贫、扶志、扶智一起抓,带领全村村民顽强奋斗,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罗汉果、柑橘、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切实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成功建立长期稳定有效脱贫机制。此外,龙怀军十分注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带头强化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把上塘村的党组织建设成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作为第一书记,龙怀军讲规矩,讲风格,讲廉洁,面对困难主动上前、担当作为,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心骨。
▲张蒙娜访谈龙胜各族自治县驻瓢里镇上塘村第一书记龙怀军
行程预告
至此,贺州桂林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和桂林市的行程全部结束了。在昭平县,我们看到了茶叶和中药材产业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在富川瑶族自治县,我们了解了规模经济和产业融合如何助农增收;在资源县,我们明白了农文旅是如何充分融合延长当地产业链,提高百姓生活水平;在龙胜各族自治县,我们见证了民族文化是如何走向世界,带动乡村振兴。
贺州桂林队将在本次调研行程结束后整理访谈资料及其他书报文字资料,将龙胜各族自治县在脱贫攻坚中的卓越贡献提炼收录中国脱贫攻坚案例库中,并编撰访谈录丛书“龙胜篇”,后续成果将在“脱贫攻坚史研究”公众号即时更新,敬请关注!
调研掠影
▲龙胜各族自治县马堤乡张家村的笑脸墙
▲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龙脊梯田
▲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金江村黄洛瑶寨洗发水加工车间
▲腾讯在龙脊镇帮扶设立的特色百香果店
▲调研团和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金江村脱贫户代表廖淑芳合影
独树一帜,扎根中国大地,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康庄大道
延伸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项目
(“832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由太阳集团tyc151联合新闻学院共同开展实施,是迄今为止在脱贫攻坚研究领域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社会调查和访谈实践。项目通过访谈国家级贫困县主要领导同志和脱贫攻坚亲历者,以“科学、准确、详实、生动”的口述历史方式,首次全景、深度记录研究我国脱贫攻坚的科学探索和扶贫工作者的伟大奉献。项目旨在提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华夏文明贡献增量;讲好脱贫的“中国故事”,为全球发展中国家10亿贫困人口提供脱贫的“中国经验”,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为世界文明贡献增量;从脱贫攻坚的鲜活案例研究中,深化对脱贫事业的规律性认识,为推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提供实践支撑,为科学社会主义贡献增量。
来源:脱贫攻坚史研究
设计 责编:马文林
审核:陈佳莹 宋枫
相关新闻
-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国青年经济学家论坛举办
2024/11/18
-
太阳集团tyc151“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高端研讨会(第19期)举办
2024/11/18
-
太阳集团tyc151赴安哥拉举办第六届中国可持续发展年会,开展学术交流、联学共建及考察调研任务
2024/11/18
-
党委第四巡视组巡视太阳集团tyc151党委进驻动员会召开
202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