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832工程”专题|陕西线-寻源陕公队在宜川县

发文时间:2024-08-13 阅读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要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学校党委部署,太阳集团tyc151与新闻学院联合发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系列调研访谈项目(简称“832工程”),为人类发展难题搜寻低成本、可持续的答案。

7月13日,由太阳集团tyc151、盘古智库长安研究院和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联合组建的调研团队从陕西省延安市出发,开启为期7天的访谈调研活动,拟完成延安市3个原国家级贫困区县(延川县、延长县、宜川县)的调研任务,记录红色革命圣地延安的伟大脱贫实践,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延安经验。

7月17日下午,寻源陕公队来到本组调研的最后一站宜川县。宜川县隶属陕西省延安市,地处陕西省北部、延安市东南部、黄河中游壶口瀑布之滨,北靠延安宝塔区,南接黄龙,毗邻韩城,东隔黄河与山西吉县相望。全县辖4镇2乡1个街道办事处,国土总面积2931平方公里,总人口11.2万人,2019年5月全县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宜川属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气候以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自西魏大统三年置县,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宜川县土壤资源丰富,以黄绵土、黑垆土为主的耕种土壤深厚肥沃,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适宜多种农作物的培育种植,基本形成了“北部苹果、东部酥梨、南部花椒核桃、西部苹果棚栽”的农业分布格局,被农业农村部命名为“花椒之乡”。宜川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煤炭、煤层气、天然气、石油等,能源开发潜力巨大。同时,宜川蒲剧、宜川胸鼓、壶口斗鼓、刺绣等民间艺术独具风格,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摄于宜川县云岩镇堡定村千亩示范园

小苹果迸发大力量

7月18日上午9点20分,访谈团驱车前往宜川县云岩镇辛户村,参观辛户村新优品种试验示范基地。作为宜川县“苹果第一村”,辛户村为破解果园老龄化、管理粗放化、劳动力流失严重等问题,大力实施果园提质增效工程,推进新品种改良2600亩,建成全县第一个新品种改良试验田。访谈团了解到,辛户村新优品种试验示范基地总面积50亩,矮化自根、矮化中间砧等重点探索的矮化密植品种占一半以上;引进新优品种17个,涵盖早熟、中熟、晚熟三大品类,栽种瑞香红等免套袋品种,探索苹果产园的自动化道路;栽植苗木均为特级苗。


访谈团参观辛户村新优品种试验示范基地


试验示范基地推行五大措施实现节本增效。一是精细化灌溉技术,通过实施“滴管+黑膜/秸秆/地布”的双重保障,在有效节约水资源的同时较好地保持土壤墒情,还有利于防治杂草和促进根系发育。二是标准化微喷技术,通过在果树中上段安装喷洒装置,适时调节果园一定范围内的小气候,同时解决了喷药人工投入大、耗时长等问题。三是自动化防雹设施,园区安装全自动屋脊式防雹网,有效防灾减灾、降低人工装卸成本。四是果苗品种标准化,通过规模化种植有效提高苹果栽种的自动化水平,节约劳动力成本。五是精准嫁接技术,通过为不同品种挑选合适砧木,有效将挂果周期从6年缩短至2年,缓解农户资金压力。通过试验示范,可以有效筛选出适宜云岩镇乃至宜川地区栽植的优良品种及栽植模式,解决苹果产业发展过程中品种老化、更新换代、栽植模式和栽植技术落后等问题,推动苹果产业高质量和现代化发展。


辛户村支部书记张延刚介绍试验示范基地苹果产业技术和经验

抓牢党建引领,探索“辛户实践”

随后,访谈团参观了辛户村慈善幸福家园,学习乡村振兴的“辛户实践”。辛户村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主线,探索出“支部+”的发展模式,重点探索了产业、民生、人才、集体、组织等五大实践。一是明确产业致富的工作重点,通过建成新品种改良试验田、现代菌业产业园区、羊果互补循环农业基地,形成了现代果业、现代菌业、现代畜牧良性循环的高效农业体系,增收渠道、利润空间、产业效益全面提升,以多点开花推动产业振兴。二是标明兜底保障的底线,辛户村对居住在年久失修的危房危窑中的留守老人,提出了“支部+养老”模式,由支部牵头建设辛户村“幸福院”,供居住在土窑洞中的8户老人无偿使用,养老送终之后由其他贫困老人依次使用。三是把握人才培育的关键地位,为解决人口流失严重、人才短缺的发展难题,创新推行“定制成长、带薪培养”村级后备人才引进机制,对招聘的后备人才实行“村委+企业”的锻炼模式。四是筑牢集体经济的支撑作用,辛户村支部坚持“以资源换市场、以产权经营权换股权、以让利合作换资源资产盘活盈利、以合作办企业换干部成长”的四换原则, 建成云辛果袋厂、果筐厂、地布厂、气调库等,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五是强化组织的保障作用,以辛户支部为牵引,联合永宁、堡定等成立云岩镇辛户六村联合党总支,发挥党组织凝聚力,整合村组“三资”,优化配置,抱团发展。


访谈团参观宜川县辛户村慈善幸福家园

乡村振兴新篇章,村村联合破“四界”

7月18日上午11点10分,访谈团到达云岩镇堡定村,观摩堡定千亩示范园。堡定村充分发挥联合党总支的组织优势,村村联合打破“四界”助力乡村振兴。一是支部联合突破“村界”。针对资源统不起来资金整不起来、力量聚不起来的问题,由辛户支部牵头成立党总支,成立“云富”集体经济发展公司,兴建一批农产品加工厂和农具厂,推行“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机械化操作、社会化管理、市场化营销”的经营策略,有效降低果农成本。二是以株代亩突破“地界”。堡定村改造老园,打破地界,平整土地,统一按照责任田面积按棵分配,保障农户土地权益不受影响并有效增加耕地面积;同时,不同村民在协商的基础上共同出资,每行耕地可栽种相同品种的农作物,方便机械化管理运营,降低成本。三是殡葬改革突破“坟界”。针对分散的坟墓占据耕地、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堡定村引导村民在自愿的基础上将分散的坟墓集中迁移到荒山荒坡,方便了机械耕作,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同时彻底打破农村豪华安葬、攀比浪费的不良行为,促进社会和谐。四是群众代表突破“心界”。在以株代亩、迁移坟墓等改革中,面对群众提出的质疑和抵触情绪,堡定村组织党员干部上门入户宣讲政策,算账对比打破疑虑,移风易俗改变传统,管造了自愿改、主动改的良好氛围。


访谈团观摩宜川县云岩镇堡定千亩示范园

小香菇托起大产业

7月18日下午16点10分,访谈团到达宜川县英旺乡刘庄村,观摩香菇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据了解,英旺乡香菇培育的菌棒多为苹果木,且树龄越大越有利于香菇生长,而宜川县更新下来的老苹果木目前可以完全满足香菇种植对菌棒的需求。同时,使用结束后的菌棒是培育苹果树的优良肥料。因此,宜川县的苹果产业和香菇产业通过“以果养菌,以菌促果,果菌结合”的模式形成循环经济。目前,单个菌棒的市场价格为5元,用水和人工成本3元左右,政府补贴2元,种植户可以获得3元左右的利润。除了收益高,稳定性强也是香菇产业的一大优势。种植户表示,目前传统农业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旱灾、冰雹、虫害、低温等均会带来损失,年下来实际收益并不多,相比之下香菇种植作为“设施农业”,收益更“保险”。


访谈团参观宜川县英旺乡刘庄村香菇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

行程总结

至此,寻源陕公队在陕西省延安市的行程全部结束了。在延川县,我们看到了古老的种桑养蚕在现代技术的加持下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在延长县,我们见证了远销海外的白玉木耳助力乡村振兴;在宜川县,我们感受了满满人情味的“辛户实践”。

我们将在本次调研行程结束后整理访谈资料及其他书报文字资料,将宜川县在脱贫攻坚中的卓越贡献提炼收录中国脱贫攻坚案例库中,并编撰访谈录丛书“宜川篇”,后续成果将在“脱贫攻坚史研究”公众号即时更新,敬请关注!

调研掠影

▲太阳集团tyc151副教授张钟文访谈宜川县政府副县长高思

▲延安大学教师赵征访谈宜川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慕常兴

▲本科生朱天哲访谈宜川县丹州街道党委书记段海涛

▲博士生李响访谈宜川县云岩镇副镇长、辛户村支部书记张延刚

▲博士生王莹莹访谈宜川县丹州街道办王湾村第一书记高岩

▲博士生胡俊彦访谈宜川县丹州街道铁龙湾村脱贫户贾更辰

独树一帜,扎根中国大地,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康庄大道

延伸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项目

(“832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由太阳集团tyc151联合新闻学院共同开展实施,是迄今为止在脱贫攻坚研究领域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社会调查和访谈实践。项目通过访谈国家级贫困县主要领导同志和脱贫攻坚亲历者,以“科学、准确、详实、生动”的口述历史方式,首次全景、深度记录研究我国脱贫攻坚的科学探索和扶贫工作者的伟大奉献。项目旨在提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华夏文明贡献增量;讲好脱贫的“中国故事”,为全球发展中国家10亿贫困人口提供脱贫的“中国经验”,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为世界文明贡献增量;从脱贫攻坚的鲜活案例研究中,深化对脱贫事业的规律性认识,为推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提供实践支撑,为科学社会主义贡献增量。


来源:脱贫攻坚史研究

设计 责编:马文林

审核:陈佳莹 宋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