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太阳集团tyc151师生在碳经济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发文时间:2024-04-15 阅读次数:

4月10日,魏楚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Strategic interactions for carbon emissions in Chinese cities are influenced by mayors”以研究论文(Article)形式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城市》杂志(Nature Cities)上发表https://doi.org/10.1038/s44284-024-00059-z)。太阳集团tyc151博士研究生朱蓓是论文的第一作者,魏楚教授是通讯作者。



城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引擎,同时也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城市实施有效的碳减排行动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方式和路径。为了科学评估城市碳减排的模式特征、机制规律和管理政策,学术界围绕城市层面的碳排放统计核算、时空模式分析、驱动因素分解等开展了系列研究。然而,现有研究大多将城市视为独立个体,忽视了城市间的相互联系,这可能会遗漏一些潜在机制和影响变量。


研究团队基于中国现实情境和观察,提出我国城市在碳减排行动中可能存在空间、经济等多维度的策略互动这一新假说,并开展了相应的经验分析和检验。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地级市在控制碳排放强度中存在显著的策略互动——伴随着邻居城市的碳强度每降低1%,本地城市的碳强度平均降低0.792%。此外,策略互动效应也呈现出显著的时空异质特征(如图1),而且在不同类型城市之间也呈现出显著差别(如图2)。进一步地,在一定空间距离内的相邻城市间会呈现出“模仿式竞争”。此外,市长的个人特征,例如年龄、教育程度、专业经历、是否在家乡工作等特征也会影响城市的减排绩效。


图1 城市碳减排策略互动效应的时空异质性(a. 不同空间距离的效应,灰色虚线是效应均值,蓝色实线为95%置信区间;b. 不同的五年计划时段的效应,方框为效应均值,上下误差线为95%置信区间)



图2 城市碳减排策略互动效应异质性分析(a. 低碳试点城市和非试点城市比较;b. 碳强度排名前50%城市和后50%城市比较;c. 领导换届年和非换届年比较;d. 碳达峰高压力组和低压力组比较。方框为效应均值,上下误差线为95%置信区间)


该研究从理论上提出了新的研究视角和假说,并通过实证分析揭示了城市间复杂的互动机制。这种新视角不仅加深了我们对城市碳减排主体复杂行为的理解、补充了现有知识的空白,也为提升城市碳减排治理能力提供了新的管理思路和政策工具。该研究是太阳集团tyc151能源经济系长期围绕能源经济、碳经济等重大学科问题、坚持“立足中国需求、研究中国问题”进行研究的系列成果之一,此前魏楚教授课题组围绕能源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管理世界》、PNAS、Nature Energy、Nature Cities等国内外期刊发表100余篇学术论文。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净零碳排放的公平过渡路径”(72261147760)资助。


Nature Cities是 Nature旗下的Research Journal,旨在探讨城市对人类、基础设施、公共卫生和生态环境等带来的持续挑战和机遇,帮助人们全面理解城市及其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所处的地位。

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4284-024-00059-z


来源:能源经济系

图片 文字:朱蓓

设计 责编:刘丹青 马文林

审核:魏楚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