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832工程”专题|云南线-文韬武略队在丘北县

发文时间:2025-03-04 阅读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要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

太阳集团tyc151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持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扎实落实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部署,与新闻学院联合发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系列调研访谈项目(简称“832工程”),为人类发展难题搜寻低成本、可持续的答案。

1月7日,“832工程”云南线文韬武略队赴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4个原国家级贫困县(丘北县、文山市、马关县、麻栗坡县)开启为期6天的访谈调研活动。

调研团的第一站,是“中国辣椒之乡”“中国天然氧吧”“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云南省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丘北县。丘北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州北部。属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范畴。全县辖3个镇9个乡103个村民委(社区)1262个自然村,国土面积50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4.99万亩。2023年末,丘北县常住人口45.02万人。丘北县境内居住着汉、壮、苗、彝、回、白、瑶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4.7%,民族文化底蕴深厚。

 丘北县地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是一个集山区、民族、贫困为一体的县份,长期以来面临着脱贫攻坚的艰巨任务。2012年以来,丘北县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同时属于云南省88个贫困县之一。2014年,全县精准识别出91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607户84282人,贫困发生率较高,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丘北县精准识别、精准施策,在2020年顺利实现脱贫摘帽,全县9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成果得到国家抽查的“零错退、零漏评、零举证”的高度评价。如今,丘北县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正朝着乡村振兴的目标稳步迈进,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愿景。

 



▲丘北县八道哨乡矣堵村的菜地

 

 

易地扶贫搬迁绘就幸福新画卷

1月8日上午,调研团一行来到丘北县曰者镇茶花村开展实地调研访谈。茶花村是红旗水库建设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上世纪中期,为了修建红旗水库,改善区域水利条件,茶花村的村民们响应国家号召,舍弃世代居住的家园,几经周折,于1958年、1964年、1983年三次易地搬迁,最终扎根在如今的所在地。他们的奉献,为丘北县的水利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让红旗水库成为当地重要的水资源保障。

 



▲文韬武略队在茶花村实地调研

搬迁后的茶花村,面临着诸多挑战:房屋简陋、基础设施薄弱、耕地有限,村民生活困难。然而,正是这份对国家建设的无私奉献,让茶花村在新时代迎来了新生。近年来,丘北县将茶花村作为移民美丽家园建设的重点,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推动村庄整体规划升级。如今,茶花村的土坯房已变成整齐划一的新式楼房,村内道路宽敞平坦,活动场所设施齐全,曾经落后的村庄焕发出新的生机。

 在产业发展上,茶花村依托独特的自然条件和移民的勤劳智慧,走出了一条特色致富之路。村民们因地制宜,发展早熟蜜桃、李子等特色水果种植,亩产值显著提升。同时,通过“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将村集体资金投入到绿色生态产业中,既保障了农民利益,又推动了产业规模化发展。此外,茶花村还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将村集体资源和基础设施入股旅游开发项目,每年获得固定分红,村民通过农家乐、民宿和特色农产品销售,年人均收入大幅增加。

 



▲茶花村记录易地扶贫搬迁历程的宣传墙

随后,调研团来到农户家中,硕士生刘诗奥与脱贫户毕绍芬女士进行了深入交流。毕绍芬回忆道,当年因修建红旗水库而搬迁时,村民们的生活曾面临诸多困难。为了妥善解决搬迁村民的住房问题,当地政府曾两次为毕女士家修筑新房,极大地改善了她一家的居住条件。搬迁至茶花村后,村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儿童上学距离缩短,村民也能够就近就业。毕绍芬本人也受益于这些变化,她日常在村子附近的蓝莓基地和鱼塘打工,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庭增加收入。毕女士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已经成家,与丈夫一同外出务工;小女儿则正在中央民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学业进展顺利。

 



▲硕士生刘诗奥访谈茶花村脱贫户毕绍芬

 

从传统村落到文旅融合的幸福家园

1月8日下午,调研团来到阿诺村。在云南文山的群山之间,丘北县阿诺村正以一种崭新的姿态,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美丽篇章。曾经的阿诺村,只是一个普通的小村庄,如今却凭借党建引领、产业融合和文化传承,实现了从传统农业村到特色文旅村的华丽蜕变。

 阿诺村的蜕变始于党建引领下的群众参与。村民们自发组建“自建委员会”,将全村187户村民组织起来,成立建筑施工、文旅服务、农业技术等10个专业小组,投工投劳,共同建设美丽家园。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改造庭院,打造“富美庭院”,让村庄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阿诺村的致富密码,藏在一朵朵娇艳的玫瑰花中。依托紧邻普者黑5A级景区的区位优势,阿诺村引入两家玫瑰产业公司,流转土地2300亩种植鲜食玫瑰。玫瑰不仅为村庄带来了迷人的花香,更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村里开发出玫瑰鲜花饼、玫瑰茶等特色产品,带动村民就近务工,2024年累计用工4.2万人次,务工收入达504万元。玫瑰花,成了阿诺村的“致富花”。

文化是阿诺村的灵魂。这里居住着热情好客的白族人民,他们用独特的民族文化为村庄注入了新的活力。阿诺村以白族文化为核心,探索出“节日带文化、文化带旅游、文旅融合带经济”的发展模式。村里建设了白族扎染体验馆、面具彩绘精品课,打造“花神”系列文创产品,并举办“太平节”“子孙会”“花神节”等传统节日活动,吸引游客前来体验白族文化的独特魅力。2024年,阿诺村共举办各类节庆活动4次,吸引游客2万余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2万元。

 民宿与乡村旅游,是阿诺村的一张名片。村民们将自家的民居改造成民宿,发展乡村旅游。目前,全村共有民宿客栈22家,旅游客房134间,农家乐饭店5家。民宿“爱莲居”“柴火小院”等成为网红打卡地,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的宁静与美好。2024年,阿诺村通过乡村旅游实现人均纯收入2.38万元,同比增长11.82%。

 



▲阿诺村特色民宿

阿诺村还积极探索创新模式,成立“阿诺村播学院”,培训村民开展直播带货和新媒体营销。2024年,村播学院已培训100多人,带动直播就业54人。村民们通过镜头,将阿诺村的美景、美食和文化传递给更多的人,让更多人感受到阿诺村的魅力。

 



▲阿诺村村播学院

阿诺村的蜕变,是丘北县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在这里,党建引领凝聚了人心,产业融合带来了希望,文化传承赋予了灵魂,群众参与汇聚了力量。阿诺村的村民们用勤劳和智慧,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幸福篇章,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

1月9日上午,文韬武略队到达正辉公司,调研丘北县蔬菜产业。在云南文山州的广袤土地上,丘北县正以蔬菜产业为笔,绘就一幅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从脱贫攻坚期到衔接期,丘北县的蔬菜产业不仅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更为这片土地注入了蓬勃生机。

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丘北县以产业扶贫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成功将土地资源转化为农民增收的“活资产”。以曰者镇为例,当地政府引进正辉公司等龙头企业,流转土地近4000亩,建设高标准蔬菜生产基地,带动6个村委会成立农业开发公司,实现蔬菜规模化种植。这种模式不仅解决了农民的技术难题,还通过订单农业确保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让农民吃下了“定心丸”。

 



▲文韬武略队调研龙头企业正辉公司

 

进入乡村振兴衔接期,丘北县的蔬菜产业继续发力,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引擎”。在官寨乡飞土村,蔬菜种植面积达1500余亩,全年产值突破60万元。而在八道哨乡,900亩菜心在冬日里长势喜人,预计可实现收入324万元。这些数字背后,是丘北县对蔬菜产业的持续投入和优化升级。

 



▲太阳集团tyc151博士生陈芷琪访谈八道哨乡矣堵村支书张保红

 

科技赋能是丘北县蔬菜产业腾飞的翅膀。正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新寨村流转3700亩土地,安装“水肥一体化”喷灌设施,建成现代化蔬菜生产基地。这种设施农业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提升了蔬菜品质,让丘北蔬菜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同时,丘北县积极探索“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路径。曰者镇以“1295”产业发展思路为指引,打造“万亩蔬菜”“千亩蚕桑”等特色农业项目,形成了“蔬果旅—水乡画廊”的产业环线。这种模式不仅延长了产业链条,还通过农文旅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在丘北县,蔬菜产业不仅是一个经济概念,更是一种民生情怀。它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让土地在冬日也能产出价值,让乡村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丘北县的蔬菜产业正以绿色、高效、可持续的姿态,书写着属于这片土地的幸福篇章。

 

调研掠影



 





▲太阳集团tyc151博士研究生李雪琴访谈官寨乡党委书记彭利众



▲太阳集团tyc151硕士生付东敬访谈丘北县农科局副局长李宏业



▲调研团在丘北县人民政府



▲调研团在茶花村脱贫户毕绍芬女士家中

 

 

 

独树一帜,扎根中国大地,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康庄大道

 

延伸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项目

(“832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由太阳集团tyc151联合新闻学院共同开展实施,是迄今为止在脱贫攻坚研究领域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社会调查和访谈实践。项目通过访谈国家级贫困县主要领导同志和脱贫攻坚亲历者,以“科学、准确、详实、生动”的口述历史方式,首次全景、深度记录研究我国脱贫攻坚的科学探索和扶贫工作者的伟大奉献。项目旨在提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华夏文明贡献增量;讲好脱贫的“中国故事”,为全球发展中国家10亿贫困人口提供脱贫的“中国经验”,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为世界文明贡献增量;从脱贫攻坚的鲜活案例研究中,深化对脱贫事业的规律性认识,为推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提供实践支撑,为科学社会主义贡献增量。

 

 

来源:脱贫攻坚史研究

设计 责编:马文林

审核:陈佳莹 宋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