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
要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我校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启动“先锋闯将”优秀学生培养计划、“大国边疆”育人工程社会调研与学术创新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等系列项目。太阳集团tyc151落实学校党委部署,组织学院骨干师生参与暑期调研,在扎根中国大地的调研实践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有品格觉悟、有专业本领、有健康身心”的“三有人才”,探索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大学新路。
7月24-25日,“大国边疆”昆仑队在新疆叶城县继续访谈调研活动。上昆仑山口,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恢宏磅礴;入兵团二牧场,学习兵团立体农业循环经济等生产建设发展典型案例;到库地边境检查站,倾听祖国的边境线戍边守边护边强边的感人故事;在阿克塔什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感受脱贫群众的幸福生活。
▲调研团在前往库地边境检查站的路上途径昆仑山口
了解神往已久的兵团
兵团是在国内其他地区少见的体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一个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并列的省级行政区,实行“兵团-师-团”三级行政体制,其中师对应县级市,团对应乡镇。兵团的任务,一方面是屯垦戍边,另一方面是自力更生、发展经济。兵团也称为“中国新建集团公司”,可以看作是一家集农业、工业、交通、建筑、商业,承担经济建设任务的国有大型企业,兵团的人员被称为职工,他们也是普通公民,而不是现役军人。此次叶城县的调研,我们有幸深入农三师二牧场,揭开兵团的神秘面纱。二牧场南依昆仑山脉,是喀什地区夏季避暑的圣地。带我们调研牧场的左场长从小就生长在兵团,他的父母也是兵团职工,像左场长家庭这样一代又一代兵团人,为新疆的发展和稳定奉献力量。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二牧场以林果业和畜牧生产为主,这里拥有大片的草场,存栏5.5万头牛羊,开发了林下经济模式,在果园里散养走地鸡,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上的经济价值。
▲左场长向调研团介绍二牧场的林下经济模式
▲在二牧场门口合影留念
用青春守卫边境安宁
从叶城县城出发,沿着219国道新藏线一路攀升,车窗外一边是光秃秃的绝壁,一边是万丈悬崖,行车160公里,翻过海拔3150m的阿卡孜达坂,车程4个半小时,调研团终于抵达了叶城县南部、喀喇昆仑山脉深处的库地边境检查站。
▲在前往库车边境检查站途中
检查站周围的平均海拔3500米,目之所及的范围内,大部分都是土黄色的戈壁、高山。这里是连接新疆西藏的交通要道,从这里再往南,就进入了叶城县的边境管理区。边境检查站主要承担对出入边境管理区的车辆人员进行检查的任务,起到过滤防范、维护地方安全稳定的作用。在中国2.2万公里的陆地边境线上,还有许许多多移民管理警察用青春守卫着边境安宁与国家安全。座谈期间,站长告诉我们,在库地边境检查站有坚守长达16年的警察。而当被问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事,他讲起自己参与219国道上交通救援的故事,当检查站的同志到达救援现场,看到被困人员重新燃起希望的眼神,他觉得自己的工作崇高而温暖。
▲在库车边境检查站合影
易地搬迁拔穷根,戈壁荒滩换新颜
7月26日上午,调研团来到阿克塔什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开展调研和访谈活动。阿克塔什镇位于叶城县东北部,占地3150亩,搬迁人口3063户14000人,是全疆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位于昆仑山脉山脚下的柯克亚乡、棋盘乡、乌夏巴什镇,常年遭受洪水和泥石流侵袭,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供给落后。2018年开始,来自这3个乡镇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陆续告别山区,从漏风漏雨的土坯房搬进县城新居,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现代生活。
调研团首先参观了叶城县易地扶贫搬迁纪念馆,了解搬迁安置区的历史和现在,体验了村民以前所居住的土屋、恶劣的居住条件和自然环境,目睹昔日的戈壁滩变身现代化社区。
▲参观叶城县易地搬迁宣教馆,了解脱贫户搬迁前后的生活
调研团了解到当地的就业岗位根据年龄安排,青年人进入工业园区加工车间,中年人进入林果种植园,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参与温室大棚的种植工作。随后,调研团来到制衣车间、果园考察当地的产业发展,车间中一排排流水线工人为缝制鞋衣忙碌,果园中一列列多品种果树枝繁叶茂。
▲在搬迁点的产业园内的制衣制鞋厂调研
参观之后,调研团来到村委并展开访谈。李浩然老师访谈了乡村振兴局综合办主任卯富红,先锋闯将学员、商学院本科生赵熙萌访谈阿克塔什镇喀拉硝尔村第一书记,先锋闯将学员、新闻学院本科生察汗·吉米希访谈阿克塔什镇副镇长李斌,通过访谈,对叶城县从县城-乡镇-村三个层面的脱贫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最后,访谈团来到了脱贫户家里,维吾尔族的六口之家热情招待了访谈团,并生动地向先锋闯将学员、商学院本科生王连仲讲述了从山村搬入新房、生活大变样的脱贫故事。
同时,新闻学院博士生吴洁访谈了叶城县副县长李亚敏。
行程预告
后续,调研团将继续围绕“先锋闯将”、“大国边疆”与“832工程”项目的要求,赴喀什市展开调研。喀什市是南疆地区的核心城市,在这里,调研团将参观博物馆和历史遗迹,了解祖国边疆地区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民俗,培养家国情怀与主权意识。喀什市的调研结束后,调研团随后将赴祖国最西边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走访雪域高原上的大国边疆。
独树一帜,扎根中国大地,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康庄大道
延伸阅读
“先锋闯将”优秀学生培养计划
“先锋闯将”优秀学生培养计划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一周年之际,学校启动的全新人才培养项目。该项目努力在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学生爱国情怀、加强学生品德修养、增长学生知识见识、培养学生奋斗精神、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下功夫,着力培养一批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优秀分子。
“大国边疆”育人工程社会调研与学术创新计划
“大国边疆”育人工程社会调研与学术创新计划是中国人民大学于2023年启动的育人工程,是全国首个全方位覆盖9个陆地边疆省、45个陆地边境市、140个陆地边境县、2.2万公里陆地边境线的学生社会实践项目,是中国人民大学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重要行动,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积极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求的重要载体。项目计划用3年时间深入我国140个陆地边境县开展深度访谈、调研和口述史积累等工作,立足中国边疆发展和治理实践,总结党领导人民边疆治理的成功经验,深化对边疆治理的规律性认识和把握,提炼和发展新时代党的边疆理论,引领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性问题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项目
(“832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由太阳集团tyc151联合新闻学院、社会与人口学院共同开展实施,是迄今为止在脱贫攻坚研究领域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社会调查和访谈实践。项目通过访谈国家级贫困县主要领导同志和脱贫攻坚亲历者,以“科学、准确、详实、生动”的口述历史方式,首次全景、深度记录研究我国脱贫攻坚的科学探索和扶贫工作者的伟大奉献。项目旨在提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华夏文明贡献增量;讲好脱贫的“中国故事”,为全球发展中国家10亿贫困人口提供脱贫的“中国经验”,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为世界文明贡献增量;从脱贫攻坚的鲜活案例研究中,深化对脱贫事业的规律性认识,为推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提供实践支撑,为科学社会主义贡献增量。
图片:中国人民大学“大国边疆”昆仑队、新闻学院
文字:中国人民大学“大国边疆”昆仑队
部分内容整理自新华社、中国人民大学网站
及当地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提供资料
来源:脱贫攻坚史研究微信公众平台
设计 责编:马文林
审核:谢伦裕 宋枫
相关新闻
-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国青年经济学家论坛举办
2024/11/18
-
太阳集团tyc151“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高端研讨会(第19期)举办
2024/11/18
-
太阳集团tyc151赴安哥拉举办第六届中国可持续发展年会,开展学术交流、联学共建及考察调研任务
2024/11/18
-
党委第四巡视组巡视太阳集团tyc151党委进驻动员会召开
202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