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7月25日,太阳集团tyc151师生组成的“832工程”喀什胡杨访谈团队到达了本组调研的第二站,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喀什地区的泽普县。泽普县享有“梧桐天堂胡杨水乡精品枣都寿乡之冠”的美誉,有“华夏梧桐第一县”和“中国有机红枣种植面积最大县”两项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记录,拥有南疆首个国家5A级景区金湖杨国家森林公园、自治区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叶尔羌河国家湿地公园及两个国家3A级景区(古勒巴格景区、塔吉克风情小镇),全域旅游发展初具规模。2018年底,泽普县在喀什地区率先实现脱贫摘帽目标。2020年已经全面完成所有建档立卡人口脱贫、建档立卡村退出任务。

播撒粒粒良种,孕育丰收希望

7月25日下午,访谈团来到了泽普县现代种子产业园。该园是在泽普县着力打造“南疆种业创新高地”的战略引领下不断发展壮大的,现已形成“中心多园”的布局,被农业农村部评委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

推进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与新疆农科院签署合作协议,五个科研团队常驻园区,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也推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实行种子产业园运营模式,园区采取 “公司+基地+农户" 模式运营,泽普县金湖杨种业有限公司主要开展小麦、大豆、马铃薯原种生产、良种繁育、种子加工与销售,年生产各类良种1万吨以上,向周边县市团场订单销售小麦、大豆良种4500吨以上,年产值4500万以上。实现稳定就业50人,带动季节性用工230人次,带动良种繁育农户1334户,增加农民群众工资性收入345万元。

边疆大棚,蔬菜兴农

该基地由金凤泽普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管理,实行“企业+农户+技术员”的运营管理模式,由金凤泽普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牵头,带动农户种植,技术干部全程给予技术指导。以市场为导向,统一确定种植计划,实现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在丰富群众“菜篮子”的同时,还要鼓起群众的“钱袋子”。金凤泽普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积极发挥联农助农作用,带动蔬菜基地农产品销售,温室大棚每棚年收入2.5-5万元,拱棚收入8000元以上。同时,积极培育种植能手,每年开展蔬菜种植技能培训1000人次以上,带动农户170余户,解决就业130余人,让更多群众受益。

物流服务体系助力“金凤泽普”品牌建设

7月26日下午,访谈团来到泽普县农副产品交易中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快递物流仓储分拣配送中心。综合物流园区主要用于网销商品的集中存放管理和对乡镇村网点的配送服务,实现统一动态仓储、统一卸载、统一分拣、统一配送、统一包装、统一发货,促进形成“企业+疆外+疆内+农户”的一体化公共仓储物流配送服务体系。这一服务体系不仅能够提高空间、设备、人员的利用率,而且还能提高城区快运标准化、农村快运专业化的程度,从而达到优化运力与节约能源的目标。

通过发展三级快递物流体系,泽普县率先在全疆实现快递免费配送下乡入村工作,并降低了商品物流的成本。初步形成县、乡(镇)工业产品下行(同时快递物流包裹下行)和农产品订单收购(同时快递物流包裹上行回流)模式,构建起物流运转闭环运作体系,打通了快递物流的“最后一公里”。此外,泽普县已在西安等地建立了物流仓库,解决了单发快递成本高、销量少等问题,能够低成本地将骏枣、苹果、核桃、红枣等特色产品发往全国。

作为2018年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泽普县立足于区域特色和资源禀赋,倾力打造“金凤泽普”区域公共品牌。目前,全县已有32家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合作社通过淘宝、天猫、京东、阿里巴巴、“832”等大型网络交易平台销售农特产品150余款,发展电商行业从业人员共536人,其中直播带货主播6人。通过建立农产品溯源监管平台,为骏枣、核桃、苹果、西梅干等基地农产品搭建四套溯源系统,实现生产加工售卖全流程追溯营销管理。对主要产品采取“一品一码”,促进当地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全面提高品牌影响力和认知度。

戈壁种苹果,荒滩变金滩

7月26日下午19点,访谈团来到泽普县特色现代富民产业园。产业园选择与青1号矮化亲和性好、分枝能力强、易成花、易管理的优质晚熟耐贮黄色品种瑞雪、维纳斯黄金和红色品种秦脆搭配。虽然在戈壁滩上种苹果需要的前期投入较高,一亩地的投入达一万四千元,但通过承包的形式,一亩地一年可以获得两千元的租金,七年即可回本,实现了荒滩变金滩。

随着项目推进,产业园将建成新疆最大的无支架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基地,选择苹果无支架矮化砧木栽培模式,示范推广无支架矮化栽培与青硒应用、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病害绿色防控等新技术,带动县域苹果品种和种植模式提档升级,探索用中国根、结中国果、创造中国模式的泽普实践。

绘就宜居宜业美丽画卷

泽普县巴格阿瓦提村环境优美,富民安居房整洁有致。在乡村建设过程中,主要可以总结出以下两个经验:一是开展“六好文明家庭”、“美丽庭院示范户”评比,激发农户保持环境卫生的内生动力;二是书法等传统文化进家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走出贫困陷阱:

自产自销为村民增收致富提供新途径

为带动村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助推家庭式农产业发展,由赛力乡阔马勒村工作队牵头先后投入1.8万余元帮助本村党员萨依提·图尔引进酸奶生产设备,创办酸奶加工间、发酵间、冷藏室为一体的酸乐坊老酸奶加工厂。

村工作队帮忙跑办手续注册商标,配备了一次能生产50公斤酸奶的设备:酸奶机2台、巴氏消毒机1台,冷藏陈列柜2台,封口机1台,还有温度计、一次性酸奶杯等用品。这套设备主要生产原味老酸奶、苹果酸奶、核桃仁酸奶、香蕉酸奶、燕麦酸奶等,建成之后酸奶产能由原来每天30余碗到现在每天生产350碗,日均盈利达到450元。尽管已于赛力乡3家食堂及邻村十小店铺达成供销协议,但是目前的酸奶产量仍然供不应求。该项产业成形是阔马勒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共同协助帮扶的结果,其自产自销的经营模式为村民的增收致富提供了新的途径。工作队还将树立此户为就业创业典型示范户,激发村民的就业创业积极性

博士生廖逸涵访谈泽普县赛力乡阔玛勒村第一书记罗强

民俗游拉动乡村振兴

布依鲁克塔吉克民族乡位于泽普县城南30公里处,塔吉克族居民有1380人,占总人口的35.79%。布依鲁克塔吉克民族乡以优良的资源优势为前提,打造"最美塔吉克风情小镇"。如今,布依鲁克村已成为“吃、住、行、游、购、娱”体式原生态旅游打卡地,40家特色鲜明的中高端民宿和农家乐,让村民吃上“旅游饭”。

访谈掠影

本科生郭标访谈赛力乡阔玛勒村脱贫户

张博骁老师访谈泽普县委常委种社峰

硕士生万沪宁访谈泽普县乡村振兴局党组副书记局长陈东方

硕士生邹恬华访谈泽普县赛力乡党委书记袁付善

访谈团在泽普县赛力乡阔马勒村合影

师生感悟

太阳集团tyc151带队教师 张博骁

泽普县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基层干部和群众充分激发智慧,立足于本地的优势和需求,创造出很多有特色的方法。在戈壁滩上开垦出苹果种植林,通过承包等方法逐渐收回成本、创造效益。在温室大棚中种植蔬菜和水果,创造工作岗位的同时,解决了本地的需求。汇聚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农民的力量,利用电商直播的网络平台,打造独有的品牌。通过实地调研,我们感受到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太阳集团tyc1512022级硕士生 邹恬华

泽普意为“飘着金子的河”,美丽的泽普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城区的法桐大道郁郁葱葱,农村的富民安居房整洁又富有民族特色,处处都有花朵在盛放。关于脱贫攻坚,我学习到了基层工作人员因地制宜、因地施策的智慧。以农业为例,泽普县耕地面积并不充裕,但水土光热条件优秀,是“精瘦肉”,因此适合发展育种产业。祝愿在未来,叶尔羌河上的明珠泽普县能够继续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奋进,像它的名字一样成为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的乐土。

泽普县富民安居房前的万寿菊

行程预告

后续,访谈团将继续围绕“832工程”项目的要求,去往莎车县与英吉沙县,进一步了解脱贫攻坚经验。

独树一帜,扎根中国大地

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康庄大道

延伸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项目

(“832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由太阳集团tyc151联合新闻学院、社会与人口学院共同开展实施,是迄今为止在脱贫攻坚研究领域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社会调查和访谈实践。项目通过访谈国家级贫困县主要领导同志和脱贫攻坚亲历者,以“科学、准确、详实、生动”的口述历史方式,首次全景、深度记录研究我国脱贫攻坚的科学探索和扶贫工作者的伟大奉献。项目旨在提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华夏文明贡献增量;讲好脱贫的“中国故事”,为全球发展中国家10亿贫困人口提供脱贫的“中国经验”,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为世界文明贡献增量;从脱贫攻坚的鲜活案例研究中,深化对脱贫事业的规律性认识,为推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提供实践支撑,为科学社会主义贡献增量。

花絮

泽普县的法桐大街

泽普县脱贫户家中的西瓜

叶尔羌河畔的胡杨林和千岁胡杨王

图片、文字:中国人民大学“832工程”喀什胡杨访谈团队

团队成员:张博骁、廖逸涵、万沪宁、邹恬华、郭标

来源:脱贫攻坚史研究

设计 责编:马文林

审核:谢伦裕 宋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