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太阳集团tyc151 - 澳门太阳集团官网下载

2020年12月4日、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太阳集团tyc151承办的中国应用经济学年会(2020)在京隆重召开。本届年会的主题是“‘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围绕应用经济学科研究重点及发展方向、开放大国经济、经济高质量发展与财税体制改革、经济新格局与金融发展、数字经济与产业新业态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展开研讨,为“十四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需求提供理论指导和解决方案。

12月5日下午为主题论坛环节,全国高校应用经济学科学术带头人与青年学者代表汇聚一堂,分别就“‘十四五’时期的开放大国经济”“经济高质量发展与财税体制改革”“经济新格局与金融发展”以及“数字经济与产业新业态”等四个主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刻的讨论。以下为论坛“‘十四五’时期的开放大国经济”主要内容。

图片 1 下午4.59.21.png图片 2 下午4.59.21.png图片 3 下午4.59.19.png

论坛上半场由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坤望主持,下半场由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教授刘金全主持。与会嘉宾依次发言交流。

图片4.png

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院长郭克莎以“我国‘十四五’时期的经济走势与政策思路——讨论疫情影响下经济变化趋势的若干问题”为题作发言,他对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走势的基本判断为:经济增速完成反弹后将再度面临回落压力;价格总水平将在低位波动,结构性通缩的压力日益明显。针对此,郭克莎认为“十四五”时期推进改革发展的主要政策思路为,一是加快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二是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宽松的货币政策;三是坚持“房住不炒”和建立长效机制的政策总基调;四是更加注重加强和搞好宏观经济的预期管理。

图片 5 下午4.59.19.png

重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姚树洁以“成渝城市圈与双循环新格局”为题发言,他表示,“双循环”新格局背后存在新的背景逻辑,国内表现为产业转型升级困难、投资乏力、金融、地产风险较大、环境治理难题、技术瓶颈;国际上发达国家增速放慢,单边主义、技术霸凌抬头。在此背景下,我国要通过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实现内生增长、发展高水平地区带动低水平地区、城市集群实现板块之间趋同发展;外循环中要通过高质量的对外开放**。基于此,成渝城市圈要形成板块拉动,要实现主城的拉动作用,以点带面;同时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引领产业升级。

图片 6 下午4.59.19.png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方颖就“应对当前开放形势,如何促进双循环”发言。一要更加关注地方政府在地方发展中的角色。以往地方政府考核以经济发展速度为主,分税制下激发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动力;进入新常态后单一考核难以持续,要更加注重发展质量、考核多元化,多重考核目标下地方政府政策目标的侧重和选择有了很大不确定性。因此,要重新构造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对地方政府激励结构和激励行为进行改革。二要关注潜在的经济增长,要抓住经济调整中的机遇,重视创新、产业结构调整,打破少数产业的垄断现象,通过产业政策打造更高标准的产业体系。三是改善收入分配,注重收入平等,通过市场化改革提高劳动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图片 7 下午4.59.19.png

南京审计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杨春雷探讨了道儒思想中的效益原则及文化自信下的组织与行为经济学展望。指出行为与实验经济学研究有限理性与社会偏好行为,应更多地应用于社会组织的运行及机制设计讨论。和经济学一样,传统道儒思想一以贯之的核心是解决个人到社会层面的效益问题,及克服合作困境。德、仁、义的心性或律令含义及体系,是实现德果、德业也就是社会效益的优化措施、手段的一部分。所以,超越新古典经济学范式后,(行为)经济学研究和传统道儒思想及中国历史及现代的经济及政治实践研究可殊途同归。比如以社会偏好函数模拟仁义礼智信,并融入组织结构的模型讨论。

图片 8 下午4.59.19.png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长聘副教授杨汝岱探讨了畅通国内大市场,形成梯度产业分工和在地城镇化为主体的发展格局的问题。他指出,产品竞争力本质是价格竞争,产品价格主要由生产成本、技术水平、市场规模决定。过去,各省内部激烈竞争和相对独立外循环,通过要素流动来替代产品流动,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做大规模,也实现了做大规模。但是,规模大而不强,分工不够。未来要畅通国内大市场,尤其是产品市场,可以优化产业分工,加速优胜劣汰,提升产业链,带来新一轮的快速增长。畅通的国内大市场将带来不同层级地区的产业梯度分工,形成创新型、服务型、高端制造型等不同产业,从而可能导致城镇化模式的变化,农民工的省内流动比例大幅度上升(70-80%),跨省流动大幅度下降。此外,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使中国成为全球技术和资本信任的地方;要优化国际战略,推动与亚洲、欧洲的合作;要推进国内体制改革,政府机构设置与职能调整;同时要进行要素市场改革和产品市场改革,打破市场分割。    

主持人李坤望总结说,国际国内两个循环是互补的。国际循环中我们处在价值链较低的位置,未来要提高我们在价值链的分工和地位,在关键技术的上实现独立自主;要更加高水平开放,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内循环上,要进一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刺激内需,注重效率,提高市场配置效率,深入市场经济改革;优化空间资源配置,提升空间配置效率,以此扩大内需,打造国内市场。

图片 9 下午4.59.19.png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张晓涛探讨了新格局下全球产业链重塑与我国自贸区布局——中国—东盟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效果及启示,指出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以立足内需为本,出台刺激内需的政策;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突出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层面的开放,加快自贸港、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平台建设。中国—东盟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实施的模式经验,在降低各自关税壁垒、推动形成中国-东盟产业合作、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新局面的问题上形成了共识。要鼓励中国企业向自贸区进行直接投资,形成“以开放促投资,以投资促开放”的良性循环的自贸区格局。

图片 10 下午4.59.19.png

东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刘力臻探讨了全球经济治理的三大难题。指出,难题一是国际货币双重角色冲突的难题。主权国家货币担任国际货币的难题,美元本位制的难题。美元本位制的主权货币性质赋予了美元很多特权,但却缺少全球金融政策协调的责任担当机制和对滥用美元特权的制裁机制。难题二是世界经济作用于两个规律的难题,即经济全球化规律与各国经济追求自身利益独立发展规律协调与冲突的难题。难题三是开放经济内外冲突的难题,要避免外部冲击、避免内外冲突,需要有好GDP经济和BOP经济,以及二者间的均衡协调发展。

图片 11 下午4.59.18.png

首都经贸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王军探讨了我国在推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题、国内国际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面临的问题。指出,国内循环方面在扩大内需的问题上存在诸多挑战。目前低收入人群规模依然较大,劳动在初次分配比重依然较低。此外,目前的市场结构、制度设施使得提高劳动在分配中的比重难以提高;同时技术进步对劳动收入的推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些现象使得总需求的提高有很多困难。在国内国际两个循环促进方面,由于国内需求与国际需求不同,国家间匹配上存在矛盾,如何协调不同经济体之间结构和需求的矛盾,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图片 12 下午4.59.18.png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袁正探讨了四川省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指出目前民营企业面临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今年前三季度,四川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4.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四川省民营企业经营面临诸多困难。对省内全国民企500强企业实地调研结果显示,融资成本高是企业普遍面临的困难。未来,政府应重视改善民企的经营环境,保护民营企业家的权益。此外,政府要引导当地企业建立现代的规范企业制度,规范经营行为,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

图片 13 下午4.59.18.png

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院长潘爱民探讨了技术要素市场化改革与制造业生产率提升。指出,目前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现阶段,促进制造业生产率持续提高的意义重大且非常紧迫。技术要素市场化改革的使命是配置创新资源、促进技术转移与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技术要素市场化改革带来的技术要素市场发展显著地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生产率增长。需要将提升制造业生产率作为技术要素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方向;技术要素市场化改革需要与劳动力、资本和大数据等要素市场发展结合起来。

太阳集团tyc151副教授孙三百探讨了“十四五”与城市群发展的问题。目前中国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市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张,其中特大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城市经济空间格局也在不断变动,新兴发达城市更多在沿海地区,传统城市增长极的辐射范围有限。中国城市群人口占比较低,但增长速度较快。其中,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人口总量优势明显,西部城市群人口水平较低。优势地区在经济总量与人均水平都有着领先优势。因此,我们要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与城市体系,培育新兴增长极,同时尊重人口流动的客观规律,发挥城市群的引领作用,同时优化政策的引导性。


主持人刘金全总结说,各位来宾的分享内容使人深受启发。“十四五”期间面临着新的国际国内形势,面临新的挑战。因此,我们的研究也要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解决中国重大的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