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来源: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

2019年4月27日,由我院主办,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协办的“特大城市发展规划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在我校明德主楼729会议室隆重召开。

1.png

第一阶段研讨会由我院侯景新教授主持。北京发改委原副主任王海平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院吴殿廷教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薛领教授、首都经贸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张贵祥教授及我院付晓东教授先后发表了演讲。

2.png

王海平教授以“特大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几个问题”为题做了主旨演讲。他提出,相较于“谋划城市发展”的常规理解,规划更应该做的是“防止失误”和“解决问题”,这能大幅提高规划的聚焦度和可行性,也更具有实际意义。在新规划理念的指导下,他结合现实和相关理论,深入探讨了特大城市规划建设的人口规模、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高端化、空间布局合理化和功能调整问题。

3.png

吴殿廷教授发表了题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区域发展和城乡建设——兼论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学科建设问题”的主旨演讲。他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区域发展观新内涵对解决区域发展和城乡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具有纲领性指导作用,指明了发展方向,确立了基本原则,给出了解决方案。然后,他在深入总结中西方区域经济学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学研究框架的设计思路。

4.png

薛领教授以“都市圈OR都是圈——关于城市群的一点思考”为题做了主旨演讲。他首先总结了国内城市群的发展状况,并运用相关理论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他认为,城市群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异构、异质、开放、演化的复杂网络。在运输成本不再那么重要的情况下,要更加重视“流空间”、溢出效应、统一的大市场和城市网络节点功能。

5.png

张贵祥教授发表了题为“城市与区域研究的新视角新理念”的主旨演讲。他指出,水资源是城市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区域管理应将城市管理和流域管理的区域管治囊括进来。新时代的区域管治要有超前意识、服务意识、生态意识和互联网思维等。在传统区位理论的基础上,他提出了水生态区位论和级差生态地租理论。他以北京和官厅水库规划为例,进行了典型案例分析。

6.png

付晓东教授发表了题为“对区域中心城市的评价与预测——以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为例”的主旨演讲。他认为,对区域中心城市的评价应该集中考察三个方面,即实力的累积效应、潜力的增长性空间和城市发展的阻力风险。以此构建了一套全新的指标体系,引入了政策利好、历史积淀和干扰性等指标,使评价结果更具有现实意义。

第二阶段的研讨会由我院付晓东教授主持。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苏雪串教授、中国社科院工经所叶振宇研究员、我院姚永玲教授和侯景新教授先后发表了演讲。

7.png

苏雪串教授以“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及其空间集聚:经济机理分析”为题做了主旨演讲。她通过综合分析,认为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是当代城市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全球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深入分析文化创意产业演进规律及其作为主导产业特征的基础上,她提出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能级高度相关,并以北京和上海为例做了分析。她提出应当促进文化创业产业的空间集聚。

8.png

叶振宇研究员以“反思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进展”为题做了主旨演讲。他在总结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进展及人口、新增法人单位数变化情况的基础上,对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阶段成效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从横向竞争、城市规划误导等多方面进行反思。他从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倡导公共服务公平等方面对中国特大城市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9.png

姚永玲教授以“对都市圈几种划分方法的探讨”为题做了主旨演讲。她以京津冀为例,认为我国都市圈划分存在着边界不清的问题。姚教授分别以距离、不同定速的1小时车程、人口密度、非农人口比例和通勤率来界定北京都市圈的边界。通过多种划分方法的横向比对,她认为北京都市圈主要限定在北京行政区内。

10.jpg

侯景新教授发表了题为“特大城市山水资源的规划利用”的主旨演讲。他首先通过直接的经济效益和间接的形象效益介绍了山水资源的定位,认为名山、名水形成城市的魂,和城市形象紧紧联系在一起。通过案例详细的介绍了特大城市名山、名水,并针对北京地区的山水开发做出了评价。他指出了当前国内山水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一些严重问题。

这次研讨会演讲精彩纷呈,引起与会老师和同学的强烈共鸣。基于研讨会的良好反响,我院拟于明年举办第二届“特大城市发展规划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以助力我院城市学科的发展,并为未来我国特大城市发展规划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1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