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832工程”专题|河北线-共创家冀队在阳原县

发文时间:2024-08-02 阅读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要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学校党委部署,太阳集团tyc151与新闻学院联合发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系列调研访谈项目(简称“832工程”),为人类发展难题搜寻低成本、可持续的答案。2024年7月,太阳集团tyc151和新闻学院组建联合访谈团,赴河北省开展“832工程”访谈和调研工作,记录河北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河北案例、河北经验。

7月22日,“832工程”共创家冀队赴河北省张家口市,开启为期5天的访谈调研活动,拟完成河北省3个原国家级贫困县区(蔚县、阳原县、宣化区)的调研任务。

本组调研的第二站是阳原县。阳原古称“弘州”,隶属河北省张家口市,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张家口西南部,境内南北环山,干旱少雨,地民贫,桑干河由西向东横贯全境,南北被恒山与阴山余脉所夹持,呈“两山夹川”狭长盆地,全域仅有16%的河滩地适宜稼穑农耕。全境东西长82千米,南北宽约27千米,全县总面积1839平方公里,辖5镇9乡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301个行政村,常住总人口20.4万。2020年2月29日,阳原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正式脱贫“摘帽”。

▲阳原县泥河湾遗址公园

延续泥河湾文明,发展深加工农业

阳原是一方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古朴民风的热土。二百多万年前的泥河湾古人类遗址就位于阳原县境内,被称为“东方人类的故乡”。粮食是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根基。北纬40度周边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生态优势,农作物品质醇厚优良,营养丰富。在历史的长河中,北纬40度像一条黄金链条,串联了人类文明的脉络。阳原正处于这一纬度线上。

7月24日上午8点40分,调研团抵达阳原县要家庄乡南洼村,参观河北泥河湾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调研杂粮深加工产业项目。据悉,公司成立于2008年7月,占地面积12387平方米,自建杂粮育种基地2000亩,有机杂粮种植基地1.8万亩,拥有五条先进的杂粮加工生产线和一条杂粮打包线,主要从事小米、绿豆、大黄米、红芸豆等杂粮杂豆的种植、加工、购销及进出口业务。

▲调研团成员与泥河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志祥交谈

调研团成员通过与公司董事长肖志祥交流,了解到泥河湾农业公司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模式,公司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思路,立足地方特色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具体做法:一是建设有机肥厂,为基地建设提供充足的原料,实现种养结合;二是建设原种和良种繁育基地,保证用种安全和种源充足;三是建设有机杂粮种植基地,既承接上一环节良种培育,又为杂粮粗加工提供原料;四是改造升级粗加工厂,提高产能,改善产品质量;五是建设深加工厂,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六是品牌推广和市场营销,扩大“泥河湾”商标影响力,以品牌带效益。公司拥有千亩良种繁育基地和万亩商品粮种植基地,实现了种植生产,收购加工,销售出口一条龙,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调研团成员观看企业宣传片

泥河湾杂粮,是一种饮食,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责任,一种传承。

作为阳原县的龙头企业,泥河湾农业公司采用“基地+企业+农户+科研”的经营模式,积极承担扶贫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与阳原县及周边的县市贫困户签订杂粮种植收购协议。公司利用订单农业的模式,统一向种植户供种,为贫困农户预先垫支种子款,并为种植户提供高产技术指导服务,做到了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成功地打造出一套助农增收新模式,带动当地的百姓脱贫致富。

▲泥河湾农业有限公司的杂粮产品

万寿菊提纯叶黄素,创新发展生物资源

7月25日上午10点,调研团抵达阳原县化稍营镇泥河湾村,调研万寿菊种植及叶黄素提纯产业项目。凯龙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成立于2022年12月27日,致力于建设生物科技园区项目,发展生物资源创新产业。

万寿菊又名臭芙蓉、蜂窝菊,为菊科,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高60-100cm,头状花序单生,黄色至橙色,直径5-10cm。万寿菊生长适宜温度为15-25℃,花期适宜温度为18-20℃,要求生长环境的空气相对湿度在60-70%,冬季温度不低于5℃。万寿菊对土壤要求不严,以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为好。

▲万寿菊种植基地

叶黄素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抗氧化剂,具有无公害、性能好、价格适宜、应用广泛等优点,具有防治人的血管硬化、冠心病的功能,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医药、化工等领域,对改善产品色泽和保护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是轻工、食品、医药、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天然色素和原材料。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天然叶黄素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大,在国内外市场将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势头。

万寿菊是通过亚临界丁烷低温萃取技术提取天然黄色素-叶黄素的重要原料。凯龙健康以万寿菊提纯叶黄素作为基础流量,利用自己的种植优势、设备加工能力、进行小众生物科技萃取。通过产业优势、经营战略、营销模式来形成自己的产业特点,打开流量密码,赢取利益。

▲调研团成员与凯龙健康工作人员交谈

调研团参观了公司的万寿菊种植土地及生物科技萃取园区,通过与公司负责人交谈得知,凯龙健康目前是一家集研发、种植、萃取、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闭环企业。万寿菊种植作为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其种植、除草、收获等关键生产阶段均需动用大量人力,能够为当地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凯龙健康与当地村集体经济签订了种植协议,承诺为种植者提供全面的技术指导和培训,为种植者提供了坚实的服务保障,增强了他们种植万寿菊增收的信心。公司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念,响应国家三农政策,助力强农惠农富农,让广大农民切实享受到时代发展的红利,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发展生物资源创新产业”,为建设经济强省作出贡献。

▲调研团成员考察万寿菊种植土地情况

四十亩滩摘穷帽,蔬菜大棚番茄红

2016年,辛堡乡四十亩滩村共有132户、33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9户、173人。村里多是河滩地,一年一季种玉米,人年均收入只有2600元。驻四十亩滩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孙国亮来村以后,大力发展蔬菜大棚产业。经过短短几年的努力,村庄的面貌和居民的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居住条件大幅提升,服务保障也更加完善,村民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靠设施蔬菜种植撑起农业生产“半壁江山”。四十亩滩村实现了“土地流转得租金、大棚打工挣薪金、产业盈利分红金”的脱贫“三金”梦想。2021年,孙国亮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驻四十亩滩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孙国亮

▲调研团成员向孙书记赠送纪念品

近几年,辛堡乡党委坚定地将设施蔬菜产业作为推动乡村富裕和增强乡域经济的核心产业。为了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乡党委特别邀请了技术指导专家,为种植户提供全面的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指导服务。目前,全乡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已扩展至1200多亩,成功打造了“桑干小关”“优农往柿”蔬菜品牌。种植的西芹、西红柿、青椒等优质蔬菜深受北京、天津等地区消费者的喜爱,年销售额达到了3200多万元。同时,这些产业的发展也为周边村庄提供了300多个就业岗位,使当地居民能够在家门口实现增收,享受到分股金、挣薪金、收租金的多重收益。2021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1987元。

▲四十亩滩村蔬菜大棚生产的番茄

行程预告

接下来,共创家冀队将前往宣化区继续开展“832工程”访谈调研活动,敬请期待。共创家冀队将在本次调研行程结束后整理访谈资料及其他书报文字资料,将阳原县在脱贫攻坚中的卓越贡献提炼收录中国脱贫攻坚案例库中,并编撰访谈录丛书“阳原篇”,后续成果将在“脱贫攻坚史研究”公众号即时更新,敬请关注!

调研掠影

▲新闻学院讲师樊勇访谈阳原县县委副书记曹立峰

▲太阳集团tyc151博士生李宇潇访谈东城镇党委书记谢海峰

▲太阳集团tyc151博士生陈芷琪访谈驻四十亩滩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孙国亮

▲新闻学院本科生杨馨仪访谈脱贫户杨玉平

▲太阳集团tyc151博士生李睿齐访谈阳原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韩彦青

▲调研团在泥河湾遗址公园

独树一帜,扎根中国大地,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康庄大道

延伸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项目

(“832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由太阳集团tyc151联合新闻学院共同开展实施,是迄今为止在脱贫攻坚研究领域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社会调查和访谈实践。项目通过访谈国家级贫困县主要领导同志和脱贫攻坚亲历者,以“科学、准确、详实、生动”的口述历史方式,首次全景、深度记录研究我国脱贫攻坚的科学探索和扶贫工作者的伟大奉献。项目旨在提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华夏文明贡献增量;讲好脱贫的“中国故事”,为全球发展中国家10亿贫困人口提供脱贫的“中国经验”,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为世界文明贡献增量;从脱贫攻坚的鲜活案例研究中,深化对脱贫事业的规律性认识,为推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提供实践支撑,为科学社会主义贡献增量。


来源:脱贫攻坚史研究

设计 责编:马文林

审核:陈佳莹 宋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