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要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学校党委部署,太阳集团tyc151与新闻学院联合发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系列调研访谈项目(简称“832工程”),为人类发展难题搜寻低成本、可持续的答案。2024年7月,太阳集团tyc151组建访谈团,赴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展“832工程”访谈和调研工作,记录广西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广西案例、广西经验。

7月14日,“832工程”广西线三江四合队赴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开启为期5天的访谈调研活动,拟完成广西壮族自治区3个原国家级贫困县(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融安县)的调研任务。

本组调研的首站是三江侗族自治县。

三江侗族自治县,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总面积为2454平方千米,东连龙胜各族自治县、融安县,西接融水县、贵州省从江县,北靠湖南省通道县、贵州省黎平县,南邻融安县、融水县。

三江县在2015年贫困村总数98个,贫困户21709户、贫困人口92406人,贫困发生率25.22%。经过几年攻坚,全县实现71个贫困村摘帽出列、20804户91349名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5.22%降至1.99%。面对最后的“贫困堡垒”,三江县坚持尽锐出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坚持生态立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推动两茶木、种稻养鱼特色生态产业加快发展,引领群众走上绿色发展、产业扶贫的康庄大道。三江县坚决贯彻落实“生态立县、旅游富民,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全县上下力往一处使,大力实施产业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小叶子”成“大产业”

广西三江做好“茶叶+产业”文章

三江县地处桂、湘、黔三省(区)交界处,有着“高山云雾出好茶”的优越自然环境,获“中国名茶之乡”称号。目前,三江县茶叶种植面积达21.5万亩,年产干茶近2万吨,综合年产值86亿元人民币,茶产业已成为乡民众持续稳定增收的“绿色银行”。

7月14日下午,调研团首站来到了集“绿色、有机、生态、环保”为一体的三江易地搬迁万亩茶园振兴产业园和三江粤桂协作生态产业园区。调研团首先参访了御香茶叶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入驻三江县生态产业园的本土茶叶企业。近年来,该公司不断加大投入,通过全面提升茶叶加工水平、优化产品结构、拓宽销售渠道,公司不断发展壮大。该公司生产的三江早春茶、红茶、白茶等产品多次在“中茶杯”茶叶评比中荣获金奖。

随后,调研团来到大叔茶叶加工厂进行调研,该厂成立于2017年3月,是一家专业从事茶叶种植、生产加工、产品销售以及农特产品生产销售的SC认证企业,于2024年5月搬迁入驻三江生态产业园标准厂房,并投资500余万元采购先进制茶机械设备,现有员工42人,其中脱贫户26人。该厂正式投产后,将利用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模式,不断提高茶叶加工品质,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吸纳更多群众就近就业。

“两园”聚焦茶旅融合发展,以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致力打造以“茶叶+旅游+康养”为主题,集产品加工、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运动休闲“四位一体”的功能聚合体,聚力将“两园”打造成现代化高质量的茶叶集中加工区、三江茶文化与民族文化互融的茶文化体验区、服务群众漫步游赏的县城近郊休闲区,全力打造侗乡茶旅融合“3.0升级版”,助力易地搬迁群众就近就业创业,实现持续稳定增收。

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三产融合

7月14日下午,调研团参观了三江侗族自治县的特色农业产业园——万亩茶园。该项目始建于2019年,计划总投资3.3亿元,以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为目标,将园区建成集智慧农业、文化旅游、休闲度假、休闲康养和户外运动于一体的“茶旅文化综合体”,致力打造“三茶统筹”先行区、示范区。

目前万亩茶园已流转土地10059亩,种植茶叶8610亩、油茶1449亩。通过茶园的建设,累计用工超过70000人次,发放工资超过1000万元,解决了2.23万易地搬迁人口的就业问题,为搬迁户提供了重要的务工保障。项目采用“基地+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提供灵活的就业和创业方式。预计基地建成后,可带动6000多人就近就业,确保搬迁户能够在家门口实现高质量就业增收。

此外,园区以茶旅融合为重点,发展以“茶+休闲+”为主题的多功能聚合体,促进茶园向公园、园区向景区、青山向金山的转变,实现三次产业的融合发展。园区聚焦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创建,采用名优茶品种,实施标准化、规范化有机生产,提高产品品质,打造有机茶绿色产业链,推动茶叶产业提质增效。

茶园的建设不仅促进三江县茶产业转型升级,而且完善三江的休闲旅游体系,把握休闲农业产业发展机遇。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农业休闲度假游的市场需求,满足广西东北及周边区域休闲农业市场需求,把握县城近郊休闲游需求。

“茶旅融合”绘就布央新画卷

7月15日上午,访谈团抵达八江镇布央村展开调研。优越的海拔与气候条件带来了独特的茶叶种植环境。40余年来,布央人开荒、修路、学习技术、种茶育种,布央村慢慢形成了完整的茶叶产业链条。

为进一步提升茶叶价值,发挥资源优势,2015年布央村县文旅公司合作建立有限公司,搭建起“村旅融合”的集体经济平台:依托仙人山、侗族风情与茶叶,逐步将千亩高山茶园打造成以民族风俗与茶文化体验为一体、“休闲观光-采茶-品茶”为主线的4A级“布央茶山旅游区”。公司吸引了大量村民入股,拓宽了村民们的创收路径。

如今的布央村村民不仅能通过种茶采茶获得收入,还能通过景区提供的工作岗位、在景区内出售特色产品、获得景区门票分红来提高收入。“夏天一斤茶青大约在7-8元,一个月采茶收入能在1500-1700元左右。”一位茶农告诉调研团成员。“景区的门票收入分红最高时能达到18%;脱贫攻坚后,收入能翻一番。”贫困户吴明德高兴地说道。

从“山高水远布央村,有女莫嫁布央郎”到如今的“绿色布央”、柳州市“十大美丽乡村”,“文旅融合”助力布央村探索出了一条“茶旅融合”的脱贫致富新路。

程阳八寨的“华丽转身”

——探索民族村寨发展新模式

7月15日下午,访谈团来到程阳八寨景区进行调研。程阳八寨具有丰富的中国侗族原生态旅游资源,少数民族风情浓郁,拥有2000多座吊脚楼、13座鼓楼、11座风雨桥,其中包括世界四大历史名桥之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程阳永济桥,享有“中国最大侗族木构建筑博物馆”的美誉。

自2014年以来,广西旅游发展集团和县政府不断加大对程阳八寨景区的投入,于今年2月正式确定为5A级旅游景区。近年来,景区不断完善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景区道路、特色商业街等硬件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陈设了极具侗族代表性的木构、侗画、侗茶、侗酒、侗戏和银饰等全国非遗文化展馆,营造了舒适温馨、和谐共生的村庄生活环境和景区旅游环境,景区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

程阳八寨景区以旅游产业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为三江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大团结做出积极贡献。景区连续三年接待游客超过9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过1亿元。景区的发展提供导游、保安、保洁员和演员等直接就业岗位280个,催生餐饮、民宿和土特产店等300余家,带动3000多名群众创业就业。越来越多村民吃上“旅游饭”,共享旅游发展红利。

访谈掠影

▲太阳集团tyc151教师苏立访谈三江县副县长吴明焕

书闻访谈三江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原老堡乡党委书记)石波

▲杨宇婧访谈三江县政协副主席(原扶贫办主任)刘光达

▲郭标访谈三江侗族自治县布央村原驻村第一书记杨明威

▲刁宇岩访谈八江镇布央村布央屯脱贫户吴明德

延伸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项目

(“832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由太阳集团tyc151联合新闻学院共同开展实施,是迄今为止在脱贫攻坚研究领域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社会调查和访谈实践。项目通过访谈国家级贫困县主要领导同志和脱贫攻坚亲历者,以“科学、准确、详实、生动”的口述历史方式,首次全景、深度记录研究我国脱贫攻坚的科学探索和扶贫工作者的伟大奉献。项目旨在提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华夏文明贡献增量;讲好脱贫的“中国故事”,为全球发展中国家10亿贫困人口提供脱贫的“中国经验”,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为世界文明贡献增量;从脱贫攻坚的鲜活案例研究中,深化对脱贫事业的规律性认识,为推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提供实践支撑,为科学社会主义贡献增量。

来源:脱贫攻坚史研究

设计 责编:马文林

审核:陈佳莹 宋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