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视点

郑㼆:供给侧与需求侧共同助力能源“双碳”转型

发文时间:2024-01-03 阅读次数:

近日,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多个部门发布了一系列指导意见和政策,旨在推动绿色低碳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形成,碳足迹管理与碳排放权交易成为绿色转型中的重要名词。通过供需双侧的共同发力,我国能源体系正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方向迈进,为“双碳”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3年11月22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国家层面出台5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一批重点行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初步建成,国家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基本建立,碳足迹核算和标识在生产、消费、贸易、金融领域的应用场景显著拓展,若干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和碳标识实现国际互认。《意见》部署了五方面重点工作,包括制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建设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建立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丰富产品碳足迹应用场景以及推动碳足迹国际衔接互认等。


2023年11月30日,在生态环境部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法规与标准司司长赵柯表示,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呼之欲出”,目前该条例的出台已经到了最后阶段。该条例的出台旨在结合碳市场建设情况,总结地方经验,借鉴国外法规,构建科学规范有序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制度体系。今年,生态环境部根据碳市场运行中发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对条款进行了优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修改:一是加强党的领导,二是完善数据质量的管理,三是强化法律责任。


对此,经济之声《财经态度》采访了太阳集团tyc151助理教授郑㼆。他指出,碳足迹和碳排放权交易从供需两侧共同发力,为整体碳减排提供了有效的市场和制度支持。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从需求侧入手,规范核算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建立统一认证标准,提高产品可信度,从而引导消费者选择低碳产品,培养绿色生活习惯。碳排放权交易从供给侧出发,将碳排放额度与市场交易相结合,使碳排放成为企业经济决策的一部分,从而激励企业采取更为环保的生产方式,以降低碳排放水平。


对于产品碳足迹,郑㼆强调了其核算的复杂性与多部门的协同的重要性。产品碳足迹标识需要体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总量,而全生命周期评估的复杂性在于需要对产品的原材料采集,产品生产、运输、使用及最终处置全生命周期产生的碳排放进行核算;实践层面,可通过过程生命周期评价法和投入产出法对产品碳足迹进行核算。过程法通过清单分析、实地调研,逐步计算每个阶段的碳排放量。然而,其确定边界和核算单元的问题使其较为主观且存在阶段误差。投入产出法注重宏观经济层面,但无法具体到企业层面。因此,综合采用这两种方法较为合理。另外,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跨部门协作,以确保产品在从原材料开采到生产、服务、分销,再到最终处置或可再生利用的整个过程中的碳排放得到清晰核算,以实现更全面、准确的碳足迹管理。


关于构建科学规范有序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制度体系,郑㼆指出2017年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标志着我国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构建取得了显著进展。此外,即将出台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从国务院立法层面明确了碳排放权交易各主体的法律责任,为碳市场的规范运作提供了法律支持和保障。郑㼆进一步指出,未来需要在政策、市场和科技层面打好组合拳,推动碳市场朝着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首先,郑㼆指出政策层面的重要性,主张逐步提高碳排放权交易份额基准线,并逐步减少无偿分配份额。这有助于引导更多行业和企业的参与,推动碳市场的全面发展。其次,在市场层面,他强调引入完善的竞价机制和碳交易品种的必要性。这将为碳市场注入更多竞争元素,同时,灵活多样的碳交易选择也使市场更具活力和创新性。最后,在科技层面,他强调了碳排放数据的准确性对于碳市场建设的重要性,并建议着重开发更精确且低成本的技术手段来监测碳排放,为碳市场提供可信赖的数据支持。


来源:央视财经

文字:郑㼆

设计 责编:孟小琪 马文林

审核:郑㼆 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