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视点

黄隽:艺术品市场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发文时间:2023-03-14 阅读次数:

党的二十大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


中国艺术品市场开始于改革开放的1978年。2001年以来,伴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艺术品市场快速发展,2009年至今中国艺术品市场一直稳居全球三大艺术品市场之一。伴随着中等收入人群规模持续扩大,艺术品市场提质增效,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精神文化需求推动艺术品市场需求明显上升,艺术和设计越来越多地融入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成为提升商业品质和生活品位的重要载体。艺术品市场可以在多个维度促进中国式现代化。



一、艺术品市场推进美育素养与社会文明


艺术品市场发展通过美育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文物艺术精品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和遗珍,保护文物艺术品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文化的精髓和血脉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文物艺术精品承载着国家话语导向和社会主流意识,具有历史、文化、科技、经济等多重价值,能够铸魂育人,提升公众的自信感、自豪感和凝聚力。


美育是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美育是人们认知世界和感知幸福的通道,是精神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素养。美育和艺术教育不仅可以培养人们深厚的人文情怀、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观念,还可以激发创新创意。无论是消费还是收藏投资,市场机制需要建立在公众自愿付费和公平交易的基础上。品鉴和理解艺术品需要一定的专业门槛,艺术品的欣赏者需要与艺术品丰富的文化内涵产生共鸣和对话,这使购买艺术品比一般商品的难度更大,这促进艺术品经营机构需要采用轻松愉悦和寓教于乐等美育方式,吸引更多的人愿意花费时间和资金成本进入到市场中来。而关注、认知、喜爱、消费、藏购渐进的本身就是在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改善情操修养环境、提升历史文化水平,从而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过程。


艺术品市场与博物馆良性互动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最近十年,我国博物馆数量和质量均大幅提升。2021年,我国备案博物馆总数达6183家,排名全球前列。虽然博物馆是非营利机构,艺术品市场更多的是利润导向,但是两者之间可以保持着良好的互动关系。


在博物馆美术馆展陈或者被收藏的一般是较为优质艺术品,尤其是知名的博物馆和美术馆。知名博物馆和美术馆展陈和收藏增添了艺术品的学术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也为艺术品或者艺术家增值。一家名副其实博物馆需要若干镇馆之作和足够数量的优秀藏品,博物馆需要通过购买作品来建立和丰富馆藏,而且一般不会出售购入的作品,伴随着博物馆美术馆不断增加,未来艺术市场需求市场前景广阔。


艺术品市场拍卖高价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其明星效应和传播效应提升了文物艺术品的多重价值和社会认知。艺术品市场与博物馆相互借力,艺术品市场繁荣促使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推动看展经济蓬勃发展。博物馆在实现藏品收藏、研究、展示、教育等核心功能的基础上,从多角度深度介入了消费市场。不少博物馆挖掘艺术品的文化价值,实现数字藏品、周边文创产品等多维度变现,让消费者看得懂、买得起,真正让文物艺术品“活”起来,提升了美育教育和社会文明程度。



二、艺术品市场赋能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艺术品市场是创新创意、赋能经济和重塑产业的重要驱动力,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是文化强国建设的物质基础,不仅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同时也促进居民消费升级、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增长。


城市更新提升了城市的文化气质和旅游的吸引力。伴随着经济发展,很多城市都经历了从传统制造业到现代服务业的转变过程。经济转型改变了城市的人口结构,提升了市民的教育素质,体现文化特色和传统风貌的历史建筑和工业遗存成为城市更新中宝贵的创意资源,公共艺术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创新创意、休闲旅游和软实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艺术乡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近年来,艺术在浮梁、南海大地艺术节等越来越多的艺术活动走进乡村。公共艺术介入乡村为乡村振兴战略在精神和文化层面提供了更为独特和创新的实现路径。


公共艺术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带动和外溢效应远远超过其本身。城市更新、艺术乡建可以发挥公共艺术与生俱来的创造性、参与性、观赏性、激活性和生态性,依据当地的地域特色和资源禀赋,尊重生态环境、历史遗存和居民意愿,通过构建具有安抚性、人文性、思考性、开放性的氛围,传递和谐社会价值,促进公众之间的交流与思考,唤醒和培养文化自觉和文明意识,在创新性保存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还能满足公众的情感和精神需求。通过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吸引游客,促进当地的餐饮、住宿、衍生品等发展,带动旅游产业发展。


艺术和设计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根据建筑空间和周边环境特征,打造不同的艺术形态和场景语汇。有设计感和艺术感的职场,不仅可以减轻员工压力,增加合作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开拓思维,有助于建立更好的客户和社会关系,塑造企业活力、创新和文化的形象。伴随着消费升级,由造型所表现出来的企业与产品形象和标记--科技、现代、新颖、时尚属性已经成为用户选择商品和服务的重要因素。手机、家居、汽车、奢侈品等高端产品外型和内饰的艺术性和设计感的附加值占比越来越高。艺术与设计赋能产业,推动了产品升级换代,促进经济逐步向高质量、高附加值方向转型。



三、艺术品市场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


海关数据显示,2003年开始,艺术品、收藏品和古物进出口总额稳步增长,2021年创历史新高。在大都市,国际知名艺术家的展览或活动常年不断。无论是中国文物艺术品走出去,还是国外走进来都成为常态。


文物艺术品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文物艺术品作为国际上易于接受和传播的文化载体,在提升中华文明软实力方面可以大有所为。数字化给艺术的多元表达提供更为丰富的路径和选择,拉近了世界的距离,几何式地拓展了文化体验方式、文化传承空间和文化传播业态。“引进”和“输出”既要汲取国际优秀文化,呈现中国文化特征,也要完善与数字经济时代相适应的新型对外传播体系。



传播软实力需要坚持贴近中国现实、回应国际关切、走近国外受众,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市场机制可以拓展和提升艺术品的价值空间和传播范围,作品需要真正打动受众并自愿付费,这样的软实力传播才会历久弥新。只有中国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走出去,通过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取得国际话语权,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和影响力才能真正深入人心。北京画廊业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在疫情持续蔓延的情况下逆势而上,2021年北京画廊协会55家会员单位销售额超过10亿元,同比2020年增长了38.8%,代理90后或者00后艺术家的画廊和代理海外艺术家的画廊占比均为78%。有三分之一的画廊参加了海外艺术博览会。56%的北京画廊在 Instagram、Facebook 等海外平台上推广画廊和艺术家,其中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使用更加频繁,同比 2020 年增加了 46%;一些画廊开始在韩国、泰国等地设立分支机构并逐步站稳市场。年轻一代的、中国式的当代艺术越来越多地走出亚洲,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形成了双向交流的态势。中国艺术家的海外展览、交流和拍卖过程中的宣传预展、学术论坛、拍卖直播等都是对中华文化润物细无声的推广和传播。


概括来说,艺术品市场可以多层次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艺术品市场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升社会文明素养、促进产业升级、传播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需要制定法律法规,维护市场经济的公平秩序,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作者:黄隽

单位:太阳集团tyc151

本文基于2023年3月10日《金融时报》文章做了一些修改。


来源:证券时报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微信公众平台

设计 责编:于晓洋 马文林

审核:黄隽 宋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