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艺术品消费市场发展已经起步。促进艺术品消费市场发展,有利于推动文化产业提质增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在新时代,促进我国艺术品消费市场发展,对于文化产业提质增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艺术品是一个国家文化理念和智慧的重要代表,文化艺术消费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方面占据着重要位置。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和美好生活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但总的看来,我国艺术品消费市场呈现增长速度较快与优质供给不足并存的特点,人均消费水平不高,不同人群和区域差异较大。
从宏观上看,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预期信心是艺术品消费的前提,经济水平和收入状况是艺术品消费的基础。
从微观上看,艺术品属于基本生活满足之后的非刚需精神产品,精神层次的消费需要与消费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个性化较强,具有生活情调、文化品位、社交分享等特征。艺术品消费除了与收入财富有关外,还与美育教育、生活方式等习惯性因素有关,而这些习惯的养成需要素质培养和时间积淀。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把艺术品消费单纯地理解为百姓购买艺术品或者设计品,应当从更宽广的维度来看待和认识市场。仔细观察最近10年中国艺术品消费市场的发展和变化,推动艺术品消费市场快速发展不乏新动能,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艺术博览会和博物馆热度持续提升。艺术博览会从一线城市快速扩展到二线城市,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不少艺术博览会已经形成品牌效应,市场开始细分,观展群体以年轻人为主,人数逐年提升。与此同时,知名博物馆成为越来越多人旅游必去的目的地。博物馆数量、美育活动、展览场次和观展人数大幅增加,艺术博览会和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凸显。
艺术品外溢效应更加明显。艺术和设计越来越多地走进家庭、学校和社区,成为人们舒缓调节压力和提升品位素养的重要载体。艺术与旅游、科技等多维度融合,提升了商业的独特性和吸引力。在都市中,很多人将家居用品、生活方式等营造出具有设计感或仪式感的时尚风格,从而获得更加舒适美好的体验和享受。在许多城市,美术馆成为亮丽的风景线,美术馆的建立带动区域人文艺术气质提升,吸引人们慕名前来“打卡”,从而带动周边商业和经济发展。
实用艺术品或设计品深入人心。调查表明,艺术品消费选择顺序依次为家居用品(例如艺术灯具、艺术沙发)、生活方式产品(例如餐具或茶具)、装饰艺术品(例如书画或小型雕塑),大众对实用的艺术品和设计品更容易接受。价格适宜的年轻艺术家原创产品、知名博物馆和特色展览的衍生产品、艺术家或设计师与品牌跨界创作的时尚产品等受到消费人群关注和喜爱。
中等收入人群和年轻人是艺术品消费主力军。调查表明,艺术消费能力与人口结构有着重要的共振关系。文化程度越高,视野越开阔,精神需求就越高。中等收入人群注重生活品质和品牌意识,偏好智能和环保消费。80后、90后更青睐个人审美情趣和同时代的艺术,往往比父辈拥有更高的边际消费倾向和个性化消费需求,对文化艺术娱乐等情感消费需求较为刚性。
由此可见,中国的艺术品消费市场发展已经起步,实现社会普遍参与还需要时间积累,亟待解决以下问题:
第一,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升收入水平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前提,预期稳定或增长的收入水平对于艺术品消费非常重要。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较大,需要借助科技进步全方位提升劳动生产率,稳定和扩大就业,完善收入分配机制。
第二,为产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艺术品行业以小微企业为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文化艺术产业发展的基石。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保护知识产权,激发市场活力和动力,完善支持中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和法律环境。
第三,加大美育教育的投入与普及。艺术品消费更多是理念和情感上的认同和共鸣。艺术品消费建立在喜欢的基础上,先有喜欢和关注,然后才有欣赏和消费、进一步探究,最后才是收藏和投资。加强历史文化知识学习,能提高个人的品位和鉴赏能力。
第四,提升供给与需求匹配度。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要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耕特色化细分市场,精准寻求艺术对接场景,发现和挖掘潜在需求。
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稳步提升,中国艺术品消费市场一定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为太阳集团tyc151副院长)
相关新闻
-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国青年经济学家论坛举办
2024/11/18
-
太阳集团tyc151“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高端研讨会(第19期)举办
2024/11/18
-
太阳集团tyc151赴安哥拉举办第六届中国可持续发展年会,开展学术交流、联学共建及考察调研任务
2024/11/18
-
党委第四巡视组巡视太阳集团tyc151党委进驻动员会召开
2024/11/15